立冬时节梅花开:相关诗句赏析
一、立冬与梅花的物候关联
立冬(11月7-8日)作为冬季第一个节气,在气候学上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梅花本属早春花木,但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如岭南、闽南)的梅花会提前至立冬前后绽放,形成”十月小阳春”的独特景观。这种反季节开花现象在古代诗文中常有记载,如宋代范成大《梅谱》所述:”早梅,吴中春晚二月始烂漫,独清湘冬初已开。”
二、经典诗句案例解析
1. 直接描写立冬梅花的诗句
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注:诗中”小春”即农历十月,诗人敏锐捕捉到立冬时节梅花的初绽。*
明代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虽未直接写梅,但”寒较昨宵多”的立冬气候描写,为后续咏梅埋下伏笔。*
2. 冬季早梅的经典咏叹
唐代齐己《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虽非专写立冬,但”冻欲折”与”一枝开”的对比,完美诠释了梅花凌寒独放的特性。*
宋代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通过雪梅对比,突出梅花在严寒中的精神品格。*
三、文化意象的深层解读
1. 时序象征
梅花在立冬开放被视为“阳气萌动”的征兆,如《淮南子·天文训》载:”孟冬之月,菊有黄华,梅始吐英。”
2. 人格寄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代黄檗禅师)
这句禅诗通过梅花揭示逆境成才的哲理,与立冬时节的寒气形成意象共鸣。
3. 地域差异
需注意“立冬见梅”具有显著地域性。清代《广群芳谱》特别记载:”粤中梅十月即花,江南梅至春乃发。”现代物候观测显示,广州梅花自然花期通常在12月至次年1月,但温室栽培或特殊气候年景下确有立冬开花现象。
四、当代创作建议
1. 科学结合文学
可引用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数据,说明近十年南方梅花始花期平均提前1.8天的趋势,增强文章科学性。
2. 跨艺术形式呈现
建议搭配南宋马远《雪滩双鹭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等经典梅花画作进行赏析,画中雪梅并存的景象恰是立冬时节的艺术写照。
> 案例延伸:2020年11月7日(立冬),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淡妆宫粉”品种梅花反季节开放,成为当地热点新闻。园艺专家解释这与当年10月异常高温(平均气温较常年高2.3℃)直接相关,印证了古诗”十月先开岭上梅”(唐代樊晃《南中感怀》)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