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完整诗作是怎样的?贺知章归乡诗与情感解析
一、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完整诗作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其《回乡偶书》共两首,以下为完整诗作:
1.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重点内容:第一首广为流传,通过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细节,凸显诗人离乡多年的沧桑感;第二首则以“镜湖水”的永恒对比人事变迁,深化乡愁主题。
—
二、贺知章归乡诗的情感解析
1. 时光流逝与身份认同的冲突
– 案例: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与“乡音无改鬓毛衰”形成强烈对比。贺知章86岁辞官归乡,乡音虽在,但容貌已老,连儿童都认不出他。这种“熟悉的陌生人”身份,反映了游子归乡的普遍困境。
– 现代类比:当代“北漂”“沪漂”群体返乡时,也可能面临类似的身份疏离感。
2. 物是人非的怅惘
– 重点内容:第二首中“人事半消磨”与“春风不改旧时波”的对比,体现诗人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感慨。镜湖水依旧,但亲友凋零、社会变迁,强化了孤独感。
– 案例:鲁迅《故乡》中闰土与“我”的隔阂,与贺知章的诗异曲同工,均展现归乡者对记忆与现实的落差感。
3. 含蓄的乐观与释然
尽管诗中充满感伤,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轻快笔调,以及“春风不改”的永恒意象,暗示诗人对生命循环的接纳。
—
三、总结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以朴素语言承载深刻情感,既是个人的生命叙事,也是人类共通的乡愁表达。其艺术价值在于通过微小细节(如儿童问话、镜湖水波)触发宏大主题,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共鸣。
重点内容:读此诗需注意两点——
1. 唐代“归乡诗”的社会背景(官员致仕制度、交通不便导致的长期离乡);
2. 贺知章“豪放豁达”的个人性格对诗作情感基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