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雨村赏月时的诗是怎样的?小说诗词与人物性格解析
一、贾雨村赏月诗原文及背景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于中秋夜对月抒怀,吟诵了一首七言律诗:
>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此诗作于贾雨村穷困潦倒之际,借宿葫芦庙,受甄士隐资助后。诗中“满把晴光护玉栏”暗喻其自视甚高,而“人间万姓仰头看”则暴露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二、诗词与贾雨村性格的关联性分析
1. 野心与功利性
贾雨村的诗以“天上一轮”自比,暗示其自命不凡的性格。后文中他通过攀附权贵、忘恩负义(如判薛蟠案时包庇凶手)的行为,与此诗中的功利倾向完全吻合。
案例:
– 贾雨村为讨好贾府,明知香菱(甄士隐之女)身世却隐瞒不报,体现其“利字当头”的本性。
2. 虚伪与表里不一
诗中“晴光护玉栏”看似风雅,实则暗藏机心。贾雨村表面儒雅,实则趋炎附势,后文对甄士隐恩将仇报的行为,进一步印证其虚伪。
三、对比其他人物诗词的性格映射
1. 林黛玉的《葬花吟》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体现其敏感多愁;而贾雨村的诗则充满世俗野心,反差鲜明。
2. 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虽也有抱负,但更显含蓄,与贾雨村的直白功利形成对比。
四、结论:诗词作为人物塑造的镜像
《红楼梦》通过诗词精准刻画人物:
– 贾雨村的诗暴露其野心与虚伪,为后续忘恩负义的行为埋下伏笔;
– 诗词风格差异(如黛玉的哀婉、宝钗的含蓄)强化了角色立体感。
重点总结:
– 贾雨村的赏月诗是理解其性格的关键密码;
– 曹雪芹通过诗词实现“以诗证人”的创作手法,堪称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