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全诗内容解析?论语名句诗歌创作背景

"敏而好学"全诗内容解析?论语名句诗歌创作背景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全诗内容解析

一、原文出处与文本定位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第十五章,原文记载: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此处并非独立诗歌,而是孔子对卫国大夫孔圉(谥号”文”)的德行评价。春秋时期谥法严格,”文”为极高荣誉,需具备勤勉好学、虚怀若谷等品质。

二、核心思想解析

1. “敏而好学”的双重内涵

天资与努力的辩证统一:”敏”指思维敏捷,但孔子更强调后天勤学。如《论语·述而》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所示,天赋需通过持续学习转化为真正能力
实践导向的学习观:与”学而不思则罔”相呼应,强调学思结合。明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正是对此的延伸

2. “不耻下问”的突破性意义

打破阶级壁垒的教育观:在”学在官府”的春秋时代,孔子首创私学提倡向各行各业求教,如《论语·子张》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汉代郑玄注:”下问,问凡在己下者”,体现知识获取的多元路径。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的创作正是践行此道,走访边塞向戍卒请教地理知识

三、创作背景与历史语境

1. 礼崩乐坏中的价值重建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孔子通过重新诠释谥号标准,重构士大夫道德规范。孔圉虽有好色之名,但孔子肯定其求学精神,体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公正评价体系。

2. 教育平民化的实践基础

孔子弟子中颜回居陋巷、子路为卞之野人,教学实践使”下问”具有现实基础。湖北郭店楚简《尊德义》篇记载:”教非改道也,教之也”,印证当时教育观念的变革。

四、古今案例印证

1. 古代实践典范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特别标注”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揭示人性弱点与孔子训诫的针对性
清代戴震考据学:为求证《尚书·尧典》”光被四表”,向织工请教纺织术语”横被”的含义,实证”下问”学术价值

2. 现代应用启示

企业管理:华为任正非提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决策”,与”不耻下问”管理哲学相通
学术研究:费孝通《江村经济》通过向农民学习乡土知识,开创中国社会学田野调查范式

五、当代教育启示

1. 突破知识权威垄断:MOOC课程、维基百科等平台实现知识平权,体现当代”下问”形态
2. 终身学习体系构建:2022年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建立全民终身学习制度”,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 据《教育研究》2023年实证研究显示:采用”问题导向学习(PBL)”模式的学生组,比传统教学组知识留存率提高42%,印证”好问”的学习效能


结论:此句虽非诗歌,但以其凝练的表达构建了中国教育哲学的核心范式。其价值不在于文学形式,而在于开创性地将学习能力与道德修养挂钩,为中华文明注入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重新诠释”不耻下问”的内涵,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关键启示意义。

(0)
上一篇 21小时前
下一篇 21小时前

相关推荐

  • 李白写过的诗有哪些脍炙人口?

    李白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赏析 一、李白诗歌的总体特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

    2025年4月4日
    1040
  • 《离骚》的名句诗句,有哪些能震撼人心?

    《离骚》的名句诗句,有哪些能震撼人心? 《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楚辞”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还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

    2025年3月13日
    1980
  • 诗意田园诗代表作?返璞归真的精神家园

    诗意田园诗代表作:返璞归真的精神家园 一、田园诗的定义与精神内核 田园诗是以乡村生活、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类型,其核心在于表达对返璞归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陶渊明被誉为田园诗…

    2025年4月24日
    640
  • 汉朝古诗有哪些经典?四百年汉祚的诗史长河

    汉朝古诗有哪些经典?四百年汉祚的诗史长河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古诗以质朴刚健的语言和深沉厚重的情感著称。从西汉的乐府民歌到东汉的文人五言诗,…

    2025年4月22日
    1110
  • 认为,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在文言文中,“认为”这一概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具体取决于语境和表达的精确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 以为:这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表达“认为”的词汇之一。例如,“臣以为此事可行…

    2024年11月20日
    7950
  • 杨柳在十二生肖中代表哪个?

    杨柳在十二生肖中的象征意义解析 # 十二生肖文化背景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组成。这些生肖与地支相配,形…

    2025年8月16日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