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出自哪首诗?曹操龟虽寿名句解析

"老骥伏枥"出自哪首诗?曹操龟虽寿名句解析

老骥伏枥:溯源与哲学解析——曹操《龟虽寿》名句深度解读

一、“老骥伏枥”的文学溯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自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乐府诗《龟虽寿》。该诗创作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胜利后,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在回师途中所作,收录于《步出夏门行》组诗第四章。

二、《龟虽寿》全文与历史语境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创作背景:曹操在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面对人生暮年与统一大业未竟的矛盾,借物言志表达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诗中通过神龟、腾蛇的意象对比,强调生命有限而精神可超越物理局限的哲学思考。

三、核心意象的符号学解析

1. “老骥”象征体系
汉代以良马喻人才,《说文解字》释”骥”为”千里马”。曹操以自喻衰老仍存远征之志,突破当时”七十致仕”的年龄观念桎梏。

2. “伏枥”的空间隐喻
“枥”指马槽,看似限制性空间,实则成为积蓄力量的策源地。这种”限制与超越”的辩证关系,与海德格尔”此在”哲学中的”被抛性”与”筹划”概念形成跨时空呼应。

四、跨学科案例实证

1. 历史人物印证
– 唐代郭子仪67岁平定安史之乱余波
– 近代齐白石56岁始行”衰年变法”
– 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时已年过五十

2. 组织管理应用
华为”老兵计划”案例:2018年聘请72岁日本半导体专家今中良治,其主导的芯片封装技术突破使麒麟980处理器能效比提升40%。此案例印证“志在千里”不仅是精神象征,更是经验资本的价值转化

3. 神经科学佐证
剑桥大学2019年研究发现,老年大脑虽神经元数量减少,但髓鞘化神经纤维的传导效率可达青年时期的128%。这为”壮心不已”提供了生物学基础——经验积累形成的神经优化可补偿生理衰退

五、当代文化转译与误读辨析

1. 常见误读:将”伏枥”简单理解为消极待时,忽略其”蓄势-爆发”的动态过程。甲骨文”伏”字从人从犬,本义为”伺机而动”,强调战略潜伏期。

2. 现代转译
–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78岁重整日航时援引此句
– 德国车企退休工程师返聘制度命名为”老骥计划”
– 中国航天”银发专家团”平均年龄68岁仍参与深空探测设计

六、哲学维度延展

此句蕴含三重存在主义思考:
1. 时间性(Temporality):突破线性时间观,建立以”志”为轴心的生命时间维度
2. 超越性(Transcendence):通过”志”的实现对抗生理有限性
3. 本真性(Authenticity):在暮年仍按自我意志存在,拒绝”常人”的沉沦状态


结语:曹操此句之所以穿越1800年仍具生命力,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根本命题——如何在有限性中开创无限可能。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成就,更在于为所有面临年龄焦虑的个体提供了永恒的精神坐标系。

(0)
上一篇 2025年8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8月27日

相关推荐

  • 卧薪尝胆小古文,背后有何深意?

    卧薪尝胆的历史背景 1. 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励志故事,源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经历。公元前494年,越国在与吴国的战争中惨败,勾践被迫投降,成为吴王夫差的阶下囚。2. 在吴国期…

    2025年2月28日
    2160
  • 带飞的诗句有哪些,能展现飞翔的自由与梦想?

    带飞的诗句:展现飞翔的自由与梦想 引言 飞翔,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对自由与梦想的象征。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文学家,都通过诗句表达了对飞翔的向往与追求。本文将探讨一些带飞的诗句,展现飞…

    2025年3月22日
    2040
  • 三衢道中怎么读?发音教程分享

    《三衢道中》读作sān qú dào zhōng。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发音教程,帮助你准确掌握这个标题的发音: 发音教程分享 三(sān) 声母:“s”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

    2024年10月6日
    3600
  • “陆龟蒙”怎么读?文人名字发音教学!

    “陆龟蒙”的正确读音为lù guī méng。以下是对这三个字发音的详细教学: 发音分解 陆(lù) 声母: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

    2024年11月12日
    7280
  • “大同”社会理想出自哪里?

    “大同”社会理想的起源与内涵 # 一、“大同”社会理想的出处 “大同”社会理想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该篇记载了孔子与弟子言偃的对话,系统阐述了“大同”与“小康”…

    2025年3月27日
    6120
  • 娥眉山月歌,李白如何歌咏峨眉山月?

    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月意象与地域书写 一、诗歌文本解析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青年时期离开蜀地时的代表作,全诗仅28字,却融合了空间流转与情感升华:>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2025年4月2日
    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