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捋之怎么读?轻松掌握这句古文发音

薄言捋之怎么读?轻松掌握这句古文发音

“薄言捋之”的正确读音为:bó yán luō zhī。以下是对这句古文发音的详细解析:

发音指南

  1. 薄(bó)

    • 发音时,双唇紧闭,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b”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ó”的音。
    • 这是一个第二声的字,发音时声调由低到高。
  2. 言(yán)

    • 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y”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硬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硬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án”的音。
    • 这是一个第二声的字,发音时声调由低到高。
  3. 捋(luō)

    • 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尖和齿龈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l”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uō”的音。
    • 这是一个第一声的字,发音时声调保持平稳。
  4. 之(zhī)

    • 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尖和齿龈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zh”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ī”的音。
    • 这是一个第一声的字,发音时声调保持平稳。

诗句背景

“薄言捋之”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诗经》,具体是《周颂·臣工》中的一句。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其中“薄言”是古汉语中的助词,无实义,用于引出下文的动作或状态;“捋之”则表示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的动作,通常用于描绘采摘植物的场景。

在朗读这句古文时,除了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外,还可以尝试通过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来传达出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了解诗句的背景和含义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发音和表达。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5日
下一篇 2024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 关于李白的诗有哪些展现了诗仙风采?

    李白的诗如何展现“诗仙”风采 一、“诗仙”称号的由来 李白被尊为“诗仙”源于其诗歌中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

    2025年4月4日
    670
  • “刮目相看”这一成语出自哪个故事?

    “刮目相看”的典故溯源与当代应用 一、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讲述东吴名将吕蒙的成长故事。 典故原文节选 孙权劝吕蒙读书,…

    2025年3月30日
    3620
  • “铵”读一声还是三声?化学元素发音疑问!

    在普通话中,“铵”的读音是三声,即“ǎn”,而不是一声。它是一个汉语二级字,指铵根,从氨衍生所得的带正电荷的根,在化合物中的地位相当于金属离子。在发音时,需要注意声调的准确性,以确…

    2024年12月25日
    3510
  • “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出自哪里?

    “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出自哪里? 一、出处考究 “有志不在年高”是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著作《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原文片段如下:>…

    2025年3月27日
    1890
  • 赤壁杜牧,诗中如何描绘赤壁之战?

    杜牧《赤壁》诗中的赤壁之战描绘研究 一、杜牧与《赤壁》诗的创作背景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其咏史诗以历史反思和艺术重构著称。《赤壁》一诗借三国赤壁之战为题材,通过以小见大的笔法,将宏…

    2025年4月2日
    760
  • 宸濠怎么读?发音一步到位

    “宸濠”的读音是chén háo。 宸(chén):发音时,嘴唇微张,舌尖轻触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声带振动发声。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帝王的住处或王位,发音时需…

    2024年11月20日
    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