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捋之怎么读?轻松掌握这句古文发音

薄言捋之怎么读?轻松掌握这句古文发音

“薄言捋之”的正确读音为:bó yán luō zhī。以下是对这句古文发音的详细解析:

发音指南

  1. 薄(bó)

    • 发音时,双唇紧闭,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b”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ó”的音。
    • 这是一个第二声的字,发音时声调由低到高。
  2. 言(yán)

    • 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y”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硬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硬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án”的音。
    • 这是一个第二声的字,发音时声调由低到高。
  3. 捋(luō)

    • 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尖和齿龈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l”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uō”的音。
    • 这是一个第一声的字,发音时声调保持平稳。
  4. 之(zhī)

    • 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尖和齿龈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zh”的音。
    • 接着,舌面后部隆起,接近软腭,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后部与软腭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ī”的音。
    • 这是一个第一声的字,发音时声调保持平稳。

诗句背景

“薄言捋之”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诗经》,具体是《周颂·臣工》中的一句。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其中“薄言”是古汉语中的助词,无实义,用于引出下文的动作或状态;“捋之”则表示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的动作,通常用于描绘采摘植物的场景。

在朗读这句古文时,除了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外,还可以尝试通过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来传达出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了解诗句的背景和含义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发音和表达。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5日
下一篇 2024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 建盏这种茶具出自哪个朝代?

    建盏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 建盏的朝代起源 建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茶具之一,最早出现于宋代(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点茶法的流行推动了建盏的兴起。建盏因…

    2025年3月30日
    720
  • 《裙刀催官篇》原文及解读

    《裙刀催官篇》原文及解读 一、原文 《裙刀催官篇》是古代风水学中的一篇重要文献,主要探讨了风水布局对官运的影响。以下是原文内容: > “裙刀者,官星之辅也。其形如裙,其势如刀…

    2025年3月9日
    1550
  • “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字怎么理解?

    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字怎么理解? 引言 “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田野的景象。其中,“稀”字的理解对于整句诗的意境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

    2025年3月12日
    1930
  • 疏雨在诗词中通常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疏雨在诗词中的氛围营造 一、疏雨的意象特征 疏雨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 朦胧性与间歇性:不同于暴雨的激烈或细雨的绵密,疏雨呈现出&#822…

    2025年8月16日
    250
  • 李白的诗句中,谢公指的是谁?

    李白的诗句中,谢公指的是谁? 引言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中常引用历史人物以表达情感或寄托理想。其中,“谢公”一词频繁出现,引发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将探讨李白诗句中“谢公…

    2025年3月9日
    2580
  • 张泌怎么读?唐代诗人的姓名发音指南!

    张泌的读音是zhāng bì。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泌 读音:zhāng bì 身份:唐代诗人 二、姓名发音解析 张:读作zhāng,第一声。这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发音时声带振动,…

    2024年11月3日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