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阙台》不是唐诗,而是明代的诗词。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做,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原文及读音
《望阙台》的原文为: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首诗的读音为:
shí nián qū chí hǎi sè hán, gū chén yú cǐ wàng chén luán. fán shuāng jìn shì xīn tóu xuè, sǎ xiàng qiān fēng qiū yè dān.
二、诗词解析
-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描述了戚继光在海上抗倭的艰苦岁月。“十年”表示时间之长,“驱驰”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海上奔波劳碌的情景,“海色寒”既指海上的严寒气候,也暗喻了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
- 次句“孤臣于此望宸銮”:表达了戚继光作为孤臣远戍海疆,对朝廷的深切思念和忠贞之情。“孤臣”突出了他的孤独与无助,“于此望宸銮”则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期盼和忠诚。
- 三、四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运用了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之心。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戚继光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也展现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
三、总结
《望阙台》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和忠贞之志的明代诗词。通过描绘戚继光在海上抗倭的艰苦岁月和对朝廷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抗倭英雄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