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手胝足怎么读?成语发音及含义解析!

胼手胝足怎么读?成语发音及含义解析!

“胼手胝足”的读音是pián shǒu zhī zú。以下是对该成语的发音、含义及解析的详细介绍:

发音指南

  • 声母与韵母

    • “胼”字,声母为p,韵母为ian,第二声,发音时注意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爆破而出,同时声带振动。
    • “手”字,声母为sh,韵母为ou,第三声,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声带振动,同时声音由高到低再升高。
    • “胝”字,声母为zh,韵母为i,第一声,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声带振动,声音平稳。
    • “足”字,声母为z,韵母为u,第二声,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声带振动,同时声音由低到高。
  • 声调与节奏:整个成语的发音要注意声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尤其是“手”字的第三声和“足”字的第二声,要发得准确到位。

含义解析

  • 字面意义:“胼手胝足”中的“胼”和“胝”均指手脚上的老茧,形容手脚上磨出了老茧。
  • 引申意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经常地、辛勤地劳动。它不仅仅描述了劳动者外在的辛苦形象——手脚上长满了老茧,更深刻地表达了他们内在的坚韧不拔和勤勉不息的精神。

出处与例句

  • 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让王》中的“曾子居卫,手足胼胝。”,后来也在《荀子·子道》等古籍中出现,如“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 例句: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说“农民伯伯胼手胝足,辛勤耕作,换来了丰收的果实。”,以此来赞美农民的勤劳和付出。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包括“摩顶放踵”、“足茧手胝”、“胼胝手足”、“手胼足胝”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即形容人们为了某个目标或事业而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劳。
  • 反义词:则是指那些懒惰、不劳而获或轻易放弃的行为,虽然汉语中没有直接与之对应的成语,但“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等表达可以视为其反义词的近似含义。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的讲话中,用于赞美那些为了生活、事业或其他目标而辛勤劳动的人们。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群体或整个社会的劳动精神。

综上所述,“胼手胝足”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个富含深意的文化符号。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并传承和发扬这种勤劳、奋斗的精神。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女娲题材的古诗有哪些?追溯上古神话的诗化演绎

    女娲题材的古诗有哪些?追溯上古神话的诗化演绎 一、女娲神话的文学背景 女娲作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祇,其形象多见于古籍如《山海经》《淮南子》等,主要事迹包括补天、造人、制乐等。这…

    2025年4月23日
    400
  • 关于梅花的诗句,还有哪些值得品味?

    关于梅花的诗句,还有哪些值得品味?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自古以来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它不仅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还象征着高洁、孤傲的品格。历代诗人通过梅花表达了自己…

    2025年3月9日
    1350
  • 日暮汉宫传蜡烛,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日暮汉宫传蜡烛:诗句场景解析与历史意蕴 # 一、诗句原文与出处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该诗全文为:“`春…

    2025年4月2日
    800
  • “观斗”这一行为在古文中常有何寓意?

    观斗行为的古文寓意探析 一、观斗行为的文化背景 “观斗”作为中国古代常见的文化现象,在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娱乐方式,更承载着丰富的象…

    2025年3月30日
    770
  • “相知相见知何日”的古诗情怀

    相知相见知何日:古诗中的离别与重逢情怀 引言 “相知相见知何日”,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道出了古人对离别与重逢的深切感慨。古诗中,离别与重逢是永恒的主题,承载着诗人…

    2025年3月9日
    780
  • 杨慎的正确读法,轻松学会

    杨慎的正确读法为yáng shèn。以下是一个轻松学会杨慎正确读法的指南: 一、发音解析 声母: “杨”(yáng)的声母是“y”,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让…

    2024年10月14日
    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