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冫”怎么读?冰字底的发音你知道吗?

"冫"怎么读?冰字底的发音你知道吗?

“冫”读作bīng。以下是关于“冫”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 拼音:bīng
  • 部首:冫(即自身)
  • 结构:单一结构
  • 笔画:共2笔,笔顺为点、提
  • 繁体:冫
  • 五笔:UYG

二、字义解释

  • 古义:古时候,“冫”同“冰”字,用作部首,俗称“两点水”。这两点表示冰块,象征着冬天寒冷水冻结的状态。
  • 引申义:由“冰”引申而来,“冫”也有“凝固”、“冻结”的意思。

三、相关字例

  •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以“冫”为部首,表示与冰有关。
  • 其他含“冫”的字多与寒冷、冷冻有关,如“冷”、“冻”、“凉”等,虽然这些字的部首可能写作“冫”的变体“氵”(三点水),但它们都蕴含了与冰、冷相关的意义。

四、发音记忆

  • 联想记忆:可以将“冫”与“冰”字联系起来记忆,因为它们在古义上是相同的,都读作bīng。
  • 反复练习:通过多次重复朗读“冫”及其相关字例,如“冰”,来加深对这个部首发音的记忆。

综上所述,“冫”是一个表示冰、冷等与寒冷相关概念的部首,其发音为bīng。通过联想记忆和反复练习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部首的发音和含义。

(1)
上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相关推荐

  • “翎”这个字出自哪里?

    “翎”这个字出自哪里? 一、“翎”的字源与演变 “翎”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由“羽”(形旁)和“令”(声旁)组成,本义指鸟类的长羽毛,尤指尾羽或翼羽。其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如《说文…

    2025年3月29日
    350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古诗中的自然景象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全诗通过动态描写展现风的威力与形态。这两句诗以夸张手法刻画风过…

    2025年4月6日
    170
  • 与王维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王维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其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的诗作中,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许多哲理和人生智慧。以下是一些…

    2025年3月23日
    240
  • 负箧曳屣怎么读?发音全攻略

    负箧曳屣读作fù qiè yè xǐ。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发音全攻略,帮助你准确掌握这个成语的发音: 发音全攻略 负(fù) 声母:“f”是唇齿音,发音时上齿轻触下唇,气流从唇齿间的缝…

    2024年10月6日
    1.1K0
  • 《牡丹亭》的文言文怎么读?

    《牡丹亭》是一部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所著的传奇剧本,其原文为文言文。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读音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准确读出《牡丹亭》的原文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语音知识。 …

    2024年11月30日
    6590
  • 描写黄河的诗有哪些展现了黄河的磅礴?

    描写黄河的磅礴诗篇:经典赏析 一、黄河的磅礴意象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奔腾不息、气势恢宏的自然景观,历来是诗人讴歌的对象。以下诗作通过壮阔的意象、雄浑的语言,展现了黄河的磅…

    2025年4月10日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