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怎么读?法律术语发音指南!

"案件"怎么读?法律术语发音指南!

“案件”是一个法律术语,其正确读音为 àn jiàn。以下是对该法律术语发音的详细指南:

发音要点

  1. 案(àn)

    • 声母是“a”,发音时口腔打开,舌头放平,舌尖抵住下齿背,声带振动。
    • 韵母是“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使气流从鼻腔中透出,声带振动。
    • 声调是第四声,发音时声音由高到低,降调明显。
  2. 件(jiàn)

    • 声母是“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使气流从舌面与硬腭的缝隙中挤出,声带振动。
    • 韵母是“iàn”,发音时先发“i”的音,然后迅速过渡到“àn”的音,口腔形状由扁变圆,声带振动。
    • 声调是第四声,与“案”字相同,发音时声音由高到低,降调明显。

发音技巧

  • 注意声调:“案件”两个字都是第四声,发音时要确保降调明显,不要读成其他声调。
  • 口腔位置:发音时,要注意口腔的位置和形状,特别是韵母的发音部分。例如,“案”字的韵母“n”需要舌尖抵住上齿龈,使气流从鼻腔中透出;“件”字的韵母“iàn”则需要先发“i”的音,然后迅速过渡到“àn”的音。
  • 气息控制:在发音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的控制。特别是发“j”和“n”这两个声母时,要控制气流的流出速度,使发音清晰而不刺耳。

发音练习建议

  1. 单字发音:先单独练习“案”和“件”的发音,确保每个字的发音都准确无误。
  2. 组合发音:将“案”和“件”组合起来,连续读出“案件”,注意保持发音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 语境练习: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案件”这个术语,如“这是一起复杂的刑事案件”、“律师正在为这起民事案件准备辩护材料”等,以增强对该术语的熟练度和语感。

通过以上发音指南和练习建议,相信你可以准确地读出“案件”这个法律术语。在法律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中,准确发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专业术语。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相关推荐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词有何豁达?

    苏轼《定风波》中的豁达人生哲学: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为例 一、词句背景与表层解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出自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宋神宗元…

    2025年4月2日
    1150
  •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下一句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下一句及其现实意义 一、名句的完整表述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下一句为:“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完整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

    2025年4月6日
    1360
  • 天鹅优雅之姿,哪些诗句赞美了它的高贵?

    天鹅优雅之姿:诗句中的高贵赞颂 一、天鹅的象征意义 天鹅在东西方文化中均被视为高贵、纯洁与优雅的象征。其洁白无瑕的羽毛、修长的颈项与从容的姿态,成为诗人笔下永恒的意象。重点内容:古…

    2025年8月15日
    230
  • 酒不醉人人自醉,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酒不醉人人自醉:一种微妙的情感体验 1. 什么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人自醉”是一句中国古语,字面意思是酒本身不会让人醉,而是人自己让自己沉醉。它揭示了情感、环境和心理状…

    2025年4月2日
    860
  • 哪些诗有谐音让人会心一笑?

    谐音诗的幽默艺术:哪些诗让人会心一笑? 什么是谐音诗? 谐音诗是指通过词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制造双关或幽默效果的诗歌形式。这种创作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中都有精彩呈现,既…

    2025年4月4日
    1600
  • 边塞的诗句有什么,能展现边塞的壮阔与豪情?

    边塞诗中的壮阔与豪情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描绘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战争场景以及将士们的豪情壮志。这类诗歌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象,还表达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家…

    2025年3月22日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