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于兄”出自哪里?成语来源及意义!

“成竹于兄”出自哪里?成语来源及意义!

“成竹于兄”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您可能是想询问“成竹于胸”这个成语。以下是对“成竹于胸”的成语来源及意义的详细解释:

成语来源

“成竹于胸”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文中记载,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文与可(文同)的画家,他擅长画竹,且画技高超。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经常在竹林中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等细节。久而久之,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因此,每当他画竹时,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苏轼在文中称赞文与可画竹时“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便是“成竹于胸”一词的由来。

成语意义

“成竹于胸”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汉语成语,字面解释为“自然是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或设想”。其中,“成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有完整的计划或设想;“于胸”则表示这种计划或设想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因此,“成竹于胸”用来形容在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计划,或者对事情的处理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把握。

成语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成竹于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胸有成竹的态度。例如,在职场中,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在面对复杂的项目时,能够迅速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和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这就可以说他“成竹于胸”。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也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例如,在古代小说中,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在战前已经对敌我形势了如指掌,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这就可以说他“成竹于胸”。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十拿九稳、稳操胜券等。
  • 反义词:心中无数、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毫无头绪等。

总结

“成竹于胸”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它用来形容在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计划,或者对事情的处理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把握。这一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体现了人们对事情有充分准备和把握的自信态度。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相关推荐

  • 蜣这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蜣”字读作 qiāng。 意思: “蜣”字通常用于构成“蜣螂”一词,俗称为“屎壳郎”。这是一种昆虫,全身黑色,有光泽,会飞,胸部和脚有黑褐色的长毛。 “蜣螂”主要以吃动物的尸体和…

    2025年1月17日
    3640
  • 鬼雄一词出自何处?追溯项羽英雄史诗渊源

    鬼雄一词出自何处?追溯项羽英雄史诗渊源 一、“鬼雄”的文献溯源 “鬼雄”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在记载项羽乌江自刎时写道:“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2025年4月11日
    900
  • “牧童归去横牛背”的“背”怎么读才正确?

    在“牧童归去横牛背”这句诗中,“背”字的读音是 bèi。 “背”是一个多音字,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表示的是牛的身体部位,即牛的背部,因此应该读作 bèi。这个读音也是“背”字最基本…

    2025年1月5日
    1160
  • 叶绍翁诗作有哪些经典?《游园不值》的意外之美

    叶绍翁诗作经典探析:《游园不值》的意外之美 一、叶绍翁及其诗作概述 叶绍翁(1194—1264),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著名诗人,属“江湖诗派”代表人物。其诗…

    2025年4月17日
    520
  • “蠲”字有几种读音?生僻汉字的多音字现象

    “蠲”字有几种读音?生僻汉字的多音字现象 一、引言 在汉语中,多音字现象十分常见,但生僻汉字的多音字往往容易被忽略。本文以“蠲”字为例,探讨其读音及生僻汉字的多音字现象,并结合实际…

    2025年4月14日
    630
  • 祚怎么读音?掌握这个福运字的正确发音!

    “祚”字的读音是 zuò,它是一个富含深意的汉字,常与福运、国运等概念相联系。下面是对“祚”字的详细解释和发音指导: 基本信息 拼音:zuò 部首:示 结构:左右结构(或说作左中右…

    2025年1月19日
    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