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可憎典故出自哪里?成语故事讲解!

面目可憎典故出自哪里?成语故事讲解!

“面目可憎”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以下是对这一成语典故的详细讲解:

成语出处

韩愈的《送穷文》是一篇以自嘲方式表达对贫困与困境不满的文章。在文中,韩愈通过描述自己被五个穷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缠身,导致他一生困顿。其中,“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一句,便是对“面目可憎”这一成语的直接引用。

成语释义

“面目可憎”意指人的面貌丑陋,令人厌恶。后来,这一成语的含义得到了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形容人的外貌,还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或言语表达令人不悦。例如,形容一个人平时总是和颜悦色,但一旦生气起来就面目狰狞、令人害怕。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词汇单调、内容贫乏,使得听众或读者感到乏味和生厌。

成语故事

在《送穷文》中,韩愈以幽默诙谐的笔触,虚构了自己与五个穷鬼的对话。他向穷鬼们表示要送他们离开,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自己面貌丑陋、言语无味。这五个穷鬼则纷纷辩解,认为韩愈的贫困并非他们的过错,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最终,韩愈虽然打消了驱逐穷鬼的念头,但“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一句却流传开来,成为了形容令人不悦之貌的常用表达。

成语用法

“面目可憎”这一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例如,可以说“他发怒时面目可憎,让人不寒而栗”,或者“这篇文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让人难以卒读”。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獐头鼠目”、“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等,都侧重于形容人的外貌丑陋或猥琐。反义词则有“秀色可餐”、“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等,都形容人的外貌美丽或端庄。

成语影响

“面目可憎”这一成语自韩愈的《送穷文》流传开来后,成为了汉语中形容令人不悦之貌的常用表达。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还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令人愉悦的重要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面目可憎”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其含义丰富多样,既可以形容人的外貌丑陋,也可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或言语表达令人不悦。这一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相关推荐

  • 浩然正气出自哪里?孟子哲学的精神气象

    浩然正气出自哪里?孟子哲学的精神气象 一、浩然正气的出处与内涵 “浩然正气”一词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在与弟子公孙丑的对话中提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

    2025年4月11日
    1590
  • 朱元璋霸气的诗有哪些?帝王气概的诗作盘点

    朱元璋霸气的诗有哪些?帝王气概的诗作盘点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不仅以铁腕治国闻名,其诗作也充满帝王霸气和草根逆袭的豪迈。以下盘点其最具代表性的霸气诗作,展现这位布衣天子的文学风…

    2025年4月19日
    1280
  • 初夏风景诗全解析:绿意盎然的诗词意境

    初夏风景诗全解析:绿意盎然的诗词意境 一、初夏诗词的季节特征 初夏是春夏之交的过渡期,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诗人常以新绿、暖风、细雨等意象表现这一时节的独特美感。例如:–…

    2025年4月20日
    1170
  • 和氏璧出自哪里?荆山玉传奇的文化解码

    和氏璧出自哪里?荆山玉传奇的文化解码 一、和氏璧的起源与历史记载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玉石之一,其传说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据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

    2025年4月11日
    2710
  • 樗怎么读音?别再把这个字读错了!

    “樗”的读音是 chū。 发音技巧: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背,留一道窄缝,使气流从中挤出来,摩擦发声,这是“ch”的发音部分; 接着,口腔由半开转为合拢,舌面中部稍微隆起,发出“ū…

    2025年1月5日
    1770
  • 体现孝道的诗有哪些?传承孝道的诗歌经典

    体现孝道的诗有哪些?传承孝道的诗歌经典 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敬爱。以下是一些体现孝道的经典诗歌及其分析。 一、古代经典孝道诗歌 1.…

    2025年4月19日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