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不可终日”整句出自哪里?

“惶惶不可终日”整句出自哪里?

“惶惶不可终日”整句出自哪里?

一、成语溯源

“惶惶不可终日”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成语,其核心语义为“因极度恐慌而觉得一天都难以度过”。该表述并非直接出自古代典籍,而是由文言词汇“惶惶”与白话表达“不可终日”组合演变而来。

1. “惶惶”的古典来源
–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此处“皇皇”通“惶惶”,形容焦虑不安的状态。
– 汉代《说文解字》释“惶”为“恐也”,强化了恐惧的含义。

2. “不可终日”的文献依据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君子不让自己有一天轻贱得好像过不完这一天),隐含紧迫感。
– 宋代《朱子语类》卷十三:“若理会得一件,其他如破竹然,无不可者;若一处不通,则终日皇皇。”已出现类似现代用法的雏形。

二、现代定型与传播

20世纪初期,白话文运动中,“惶惶不可终日”逐渐固化并广泛使用,常见于政论、文学作品:
鲁迅《准风月谈·晨凉漫记》:“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他们中的许多人,惶惶不可终日,遂以残忍自娱。”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当湘赣边界割据的初期……一部分同志存在悲观思想,认为‘惶惶不可终日’。”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企业危机中的“惶惶不可终日”

2022年某科技公司因数据泄露事件陷入舆论危机,内部流出的员工邮件显示:
> “管理层对监管处罚的担忧导致决策完全停滞,团队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人单日提交3次离职申请。”

心理学分析
– 这种状态符合“急性应激反应”特征,个体因持续威胁感丧失时间感知能力(如“度日如年”)。
– 哈佛商学院研究指出,企业危机中若领导层未能及时疏导情绪,员工效率会下降40%以上

四、语言学价值

该成语的演变体现了:
1. 文言白话融合:古典单字词(惶)与白话短语(不可终日)结合,适应现代表达需求。
2. 语义强化:通过叠词“惶惶”+极端表述“不可终日”,完成情绪递进,比单一词汇更具感染力。

结论:作为现代汉语的高频成语,其生命力正源于对古典语素的创造性转化与社会心理的精准捕捉。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成语诗词溯源:抛砖引玉在古代诗坛的实践案例

    成语诗词溯源:抛砖引玉在古代诗坛的实践案例 一、成语“抛砖引玉”的起源与释义 “抛砖引玉”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原为禅宗用语,比喻以浅拙之言或平凡之物引出他人高见或珍品。后…

    2025年8月14日
    310
  • 描写水的诗有哪些如诗如画之作?

    描写水的诗有哪些如诗如画之作? 一、水的诗意与文学传统 水作为自然界的核心元素,自古便是诗人笔下永恒的意象。它既是生命的象征,又承载着流动的哲学与情感的寄托。从《诗经》的“蒹葭苍苍…

    2025年4月10日
    670
  • 王裒怎么读?这个名字的发音是什么?

    “王裒”的正确发音是wáng póu。 其中,“王”字发音为“wáng”,是第二声,与常见的姓氏“王”读音相同;“裒”字发音为“póu”,是第二声,这个字较为生僻,不常见于日常用语…

    2024年11月25日
    2170
  • “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喑字何解?

    “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喑字何解? 引言 “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句诗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沉闷与压抑。其中,“喑”字的解释对于理解整句诗的意境至关重要。本文将详…

    2025年3月12日
    1800
  • 桂字怎么读?这个字的标准发音

    “桂”字的标准读音为guì。以下是关于“桂”字发音的详细解释: 发音要点 声母:g,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阻碍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口腔,声带振动。 韵母:ui,发音时,先发…

    2024年11月27日
    2980
  • 关于菊花的诗有哪些赞美之词?

    关于菊花的诗有哪些赞美之词? # 一、菊花的文化象征意义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其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

    2025年4月4日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