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亍”这个词出自哪里?是哪本书的词汇?

“彳亍”这个词出自哪里?是哪本书的词汇?

“彳亍”这个词出自哪里?是哪本书的词汇?

一、词源考据

“彳亍”(拼音:chì ch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最早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其中:
– “彳”意为“小步行走”,《说文解字》释为“小步也”。
– “亍”意为“止步”,《说文解字》释为“步止也”。
两字组合后,表示“走走停停、徘徊不前”的状态。

二、经典文献出处

该词在以下古籍中有明确记载:
1. 《诗经·唐风·杕杜》(争议):部分学者认为“独行踽踽”中的“踽踽”与“彳亍”意近,但未直接使用该词。
2. 《文选·张衡〈思玄赋〉》:明确出现“彳亍而踟蹰”,描述徘徊不定的动作。
3. 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彳亍中辍”,比喻行事犹豫不决。

三、现代使用案例

1. 鲁迅《野草·影的告别》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学者认为文中“远行”的孤独感与“彳亍”的意象高度契合。
2. 网络流行语
因字形独特,近年被网友戏用作“行字拆开走”,形容“缓慢行动”或“佛系态度”,例如:“人生不必太急,彳亍也行。

四、语言学意义

“彳亍”是会意字的典型代表,通过字形组合直观表达动作(彳=行进,亍=停止),体现了古汉语的形象性。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强调犹豫、孤独或缓慢的状态

五、总结

“彳亍”源自先秦文字,定型于汉代文献,《说文解字》为其字义基础,《文选》和唐代散文使其成为经典文学词汇。当代用法则融合了传统语义与网络文化的新解。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菩萨蛮·杏花》中的“利惹名牵”何解?

    《菩萨蛮·杏花》中的“利惹名牵”何解? 引言 《菩萨蛮·杏花》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词中“利惹名牵”一句,历来为读者所关注。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和实际案例,深入探讨这一词句…

    2025年3月9日
    730
  • 蜊蛄这种动物名怎么读?

    “蜊蛄”这种动物名的正确读音应该是“là gǔ”,它通常指的是一种水生甲壳动物,也被称为大头虾、鳌虾、东北小龙虾等,属于螯虾科(河虾科)蝲蛄属节肢动物。 在汉语中,“蜊”字通常读作…

    2024年12月26日
    1240
  • 两人友谊的诗句,有哪些能见证这份情深意重?

    两人友谊的诗句,有哪些能见证这份情深意重? 引言 友谊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它超越了血缘和利益的束缚,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句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常常被用来歌颂和…

    2025年3月13日
    500
  • 一叫千门万户开的上一句是什么?唐诗名句完整解析与记忆法

    一叫千门万户开的上一句是什么?唐诗名句完整解析与记忆法 引言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许多名句至今仍广为传颂。本文将深入解析“一叫千门万户开”这一名句,探讨其上一句、出处、背…

    2025年3月16日
    790
  • “觑”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呢?发音指南!

    “觑”是一个汉字,其读音和意思如下: 读音 “觑”读作 qù。这个音与“去”字的发音相同,属于第四声,发音时声调下降,声音较短促。 意思 “觑”的基本意思是“看;瞧”。它常常用来描…

    2024年12月15日
    7380
  • 野径云俱黑,下一句是什么?

    野径云俱黑,下一句是什么? 诗句出处与下一句 “野径云俱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下一句为:“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夜雨中,野外小径被乌云笼罩,唯有江上渔船灯火独…

    2025年4月2日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