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字的含义及出处,详解在此

“茨”字的含义及出处,详解在此

“茨”字的含义及出处详解

一、“茨”字的基本含义

“茨”是一个多义汉字,主要含义包括:
1. 植物名称:指蒺藜,一种带刺的草本植物,常见于野外。
示例:《诗经·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扫也。”
2. 覆盖、堆积:用茅草、芦苇等覆盖屋顶。
示例:《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
3. 地名或姓氏:如“茨河”(湖北地名)、“茨姓”(罕见姓氏)。

二、“茨”字的出处与文献记载

1. 先秦文献

《诗经》
《鄘风·墙有茨》中“茨”指蒺藜,比喻宫廷丑闻不可宣扬。
>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楚辞》
屈原《离骚》以“茨”象征荆棘,暗喻仕途艰险。

2. 汉代及以后文献

《说文解字》
许慎解释为“以茅盖屋”,强调其建筑用途。
《汉书》
记载“茨檐”一词,指茅草屋顶的简陋房屋。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古诗中的“茨”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虽未直接用“茨”,但描述的正是茅茨(草屋顶)被毁的场景。

案例2:现代地名应用

湖北省襄阳市茨河镇
因地势多蒺藜或历史上以茅草屋闻名而得名。

四、文化象征与引申义

贫寒象征:因“茨”多指草屋,古人常用“茨门”代指贫士居所。
隐逸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草屋八九间”,暗合“茨”的朴素意境。

五、总结

“茨”字从植物建筑,再到文化符号,体现了汉语的丰富内涵。其出处以《诗经》《庄子》为早,后世广泛用于文学与地名,兼具实用与诗意。

重点提示
“茨”在古籍中常与“蒺藜”“茅草”关联
现代使用较少,但在地名、姓氏中仍有留存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劝学》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赏析

    《劝学》文言文原文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025年3月8日
    850
  • 诗经中的快乐的诗句,如何传递这份喜悦?

    诗经中的快乐诗句及其喜悦传递 引言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其中,快乐的诗句尤为引人注目,它们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

    2025年3月9日
    810
  •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残”有何深意?

    苏轼《赠刘景文》中“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残”字深意探析 一、“残”字的表层含义与语境分析 “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赠刘景文》,字面意为菊花凋残后,枝干仍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这里…

    2025年4月6日
    120
  • 俍怎么读?发音教程分享

    “俍”的读音为liáng,是一个阳平声调的汉字。下面,我将为你分享一份详细的发音教程,帮助你准确掌握这个字的发音。 发音教程分享 声母发音: “俍”字的声母是“l”,属于舌尖中音。…

    2024年10月6日
    2360
  • 行人弓箭各在腰,园果过华鹿柴古诗何解?

    行人弓箭各在腰,园果过华鹿柴古诗何解? 引言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美感常常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句古诗:“行人弓箭各在腰,园果过华鹿柴”,并尝试解读…

    2025年3月9日
    340
  • 自制诗有哪些展现个人创意?

    自制诗如何展现个人创意 自制诗(或称原创诗歌)是个人情感、思想与艺术表达的独特载体。通过语言创新、形式突破和主题独特性,诗人能够充分展现个人创意。以下是具体表现方式及案例: 一、语…

    2025年4月4日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