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格物致知”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格物致知”的经典出处探析

一、核心出处考证

“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哲学概念源自《礼记·大学》,是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核心思想。原文记载:
>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该句出自《大学》”八条目”体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环节,构成了儒家道德修养论的认知基础。

二、概念内涵解析

重点内容: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特别强调:
>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这一解释将”格物”定义为对事物本质的彻底探究,而”致知”则是通过这种探究获得的真知。明代王阳明则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格物”应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的功夫。

三、历史演变案例

1. 朱熹的实证研究

朱熹曾通过观察竹子生长的案例实践格物理论。连续七日观察竹圃,试图理解竹子的生长原理,虽未得出科学结论,但体现了儒家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

2. 王阳明的转向

王阳明因”格竹失败”经历,最终在龙场悟道中发展出心学体系,提出”心外无物”的观点,将格物重点转向内在心性修养。

四、现代应用价值

重点内容:当代科研领域仍可看到格物精神的影响:
– 屠呦呦团队通过系统研究古籍(《肘后备急方》等),结合现代实验方法,最终发现青蒿素
– 华为公司设立”2012实验室”,强调基础研究中的”向下扎到根”精神,与格物理念高度契合

五、学术争议焦点

学界对”格物”解释存在两大流派:
1. 知识论解读:强调客观认知(以朱熹为代表)
2. 道德论解读:侧重道德实践(以王阳明为代表)

这种分歧使得”格物致知”成为贯穿中国哲学史的核心命题,至今仍引发讨论。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夏天的诗句苏轼作,感受夏日的诗情画意!

    夏天的诗句苏轼作,感受夏日的诗情画意! 苏轼与夏日诗情 苏轼,北宋文学巨匠,其诗词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在苏轼的笔下,夏日不仅是炎热的季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时光。他的夏日诗句…

    2025年3月22日
    1060
  • 打油诗有哪些经典之作?

    打油诗的经典之作及其艺术特色 一、打油诗的定义与特点 打油诗是一种通俗幽默、不拘格律的民间诗歌形式,以口语化、诙谐讽刺见长。其特点包括:1. 语言通俗:多用白话、俚语,贴近生活。2…

    2025年4月4日
    1350
  • 屈原的诗句,有哪些至今仍震撼人心?

    屈原的诗句:穿越千年的心灵震撼 一、屈原诗歌的永恒价值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以瑰丽的想象、深沉的情感和高洁的志趣震撼了无数后…

    2025年8月15日
    210
  • 解闷十二首,杜甫如何排解忧愁?

    解闷十二首:杜甫如何排解忧愁? 一、杜甫的忧愁背景 杜甫(712-770年)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经历了国家动荡、个人流离失所的苦难。他的诗歌被称为&#…

    2025年4月2日
    1080
  • 韩愈最经典的诗是哪首?古文运动与诗歌风格深度解读

    韩愈最经典的诗是哪首?古文运动与诗歌风格深度解读 一、韩愈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韩愈的诗歌创作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被公认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愈独特的诗歌风…

    2025年8月19日
    220
  • 背诗比赛名称有哪些?诗词大会背后的文化传承

    背诗比赛名称有哪些?诗词大会背后的文化传承 一、背诗比赛的常见名称 背诗比赛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其名称设计往往兼具文学性与传播性。以下是几类常见的命名方式及实际案例: 1.…

    2025年4月27日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