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格物致知”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格物致知”的经典出处探析

一、核心出处考证

“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哲学概念源自《礼记·大学》,是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核心思想。原文记载:
>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该句出自《大学》”八条目”体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环节,构成了儒家道德修养论的认知基础。

二、概念内涵解析

重点内容: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特别强调:
>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这一解释将”格物”定义为对事物本质的彻底探究,而”致知”则是通过这种探究获得的真知。明代王阳明则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格物”应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的功夫。

三、历史演变案例

1. 朱熹的实证研究

朱熹曾通过观察竹子生长的案例实践格物理论。连续七日观察竹圃,试图理解竹子的生长原理,虽未得出科学结论,但体现了儒家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

2. 王阳明的转向

王阳明因”格竹失败”经历,最终在龙场悟道中发展出心学体系,提出”心外无物”的观点,将格物重点转向内在心性修养。

四、现代应用价值

重点内容:当代科研领域仍可看到格物精神的影响:
– 屠呦呦团队通过系统研究古籍(《肘后备急方》等),结合现代实验方法,最终发现青蒿素
– 华为公司设立”2012实验室”,强调基础研究中的”向下扎到根”精神,与格物理念高度契合

五、学术争议焦点

学界对”格物”解释存在两大流派:
1. 知识论解读:强调客观认知(以朱熹为代表)
2. 道德论解读:侧重道德实践(以王阳明为代表)

这种分歧使得”格物致知”成为贯穿中国哲学史的核心命题,至今仍引发讨论。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描写梅花的诗有哪些高洁品质?

    描写梅花的诗有哪些高洁品质? 1. 凌寒独放,坚韧不屈 梅花在严寒中绽放,象征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实际案例:王安石《梅花》 > “墙角数枝梅…

    2025年4月4日
    850
  • 感叹风景好的诗句,有哪些能让人身临其境?

    感叹风景好的诗句,有哪些能让人身临其境?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美景的重要载体。许多古代诗人通过精妙的诗句,将自然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025年3月22日
    1030
  • 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读音你掌握了吗?

     以下是基于国际音标(IPA)的发音指南: 字母 发音(IPA) 发音描述 A /eɪ/ 类似于“eight”中的“ei” B /biː/ 发音时嘴唇轻轻闭合,声音从喉咙发出 C …

    2024年12月22日
    1780
  • 痏怎么读?发音揭秘

    “痏”字可是个多音字呢,它有三种读音,分别是【wěi】、【yòu】和【yù】。下面,就让我来为你一一揭秘它的发音吧!🔍 读音一:wěi 发音揭秘:这个音读起来有点像“委”,但声调是…

    2024年10月18日
    3120
  • 有哪些成语是出自《关雎》的?

    出自《关雎》的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不仅是中华文学的经典,还衍生出多个沿用至今的成语。这些成语凝练了诗歌的意境,成为汉语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列举几…

    2025年3月30日
    840
  • 啴怎么读?发音不再出错

    “啴”是一个多音字,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用法,其发音有所不同。以下是“啴”的常见读音及其发音指南: 一、常见读音 tān 当“啴”读作tān时,常用来形容牲口的喘息声,如“啴啴骆马”,…

    2024年10月21日
    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