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格物致知”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格物致知”的经典出处探析

一、核心出处考证

“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哲学概念源自《礼记·大学》,是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核心思想。原文记载:
>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该句出自《大学》”八条目”体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环节,构成了儒家道德修养论的认知基础。

二、概念内涵解析

重点内容: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特别强调:
>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这一解释将”格物”定义为对事物本质的彻底探究,而”致知”则是通过这种探究获得的真知。明代王阳明则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格物”应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的功夫。

三、历史演变案例

1. 朱熹的实证研究

朱熹曾通过观察竹子生长的案例实践格物理论。连续七日观察竹圃,试图理解竹子的生长原理,虽未得出科学结论,但体现了儒家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

2. 王阳明的转向

王阳明因”格竹失败”经历,最终在龙场悟道中发展出心学体系,提出”心外无物”的观点,将格物重点转向内在心性修养。

四、现代应用价值

重点内容:当代科研领域仍可看到格物精神的影响:
– 屠呦呦团队通过系统研究古籍(《肘后备急方》等),结合现代实验方法,最终发现青蒿素
– 华为公司设立”2012实验室”,强调基础研究中的”向下扎到根”精神,与格物理念高度契合

五、学术争议焦点

学界对”格物”解释存在两大流派:
1. 知识论解读:强调客观认知(以朱熹为代表)
2. 道德论解读:侧重道德实践(以王阳明为代表)

这种分歧使得”格物致知”成为贯穿中国哲学史的核心命题,至今仍引发讨论。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nelly”怎么读?名字发音指南!

    “nelly”通常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或者昵称,虽然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英语词汇,但其发音可以依据英语发音规则来推测。以下是对“nelly”发音的详细指南: 发音步骤 音节划分: “ne…

    2024年12月14日
    2610
  • 田园归居,其心必异?如何理解?

    引言 1. 田园归居,其心必异?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选择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人,其内心可能与常人不同。然而,这种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本文将从心理学、社会学和…

    2025年2月28日
    490
  • 纸上谈兵的故事出自哪里?警惕空谈误国

    纸上谈兵的故事出自哪里?警惕空谈误国 一、纸上谈兵的典故来源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的失败教训。赵括熟读兵书,善于理论辩论,但缺乏实战经…

    2025年3月27日
    350
  • 钿在古代是何种饰品?

    钿在古代是何种饰品? 引言 钿,作为一种古代饰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本文将从钿的定义、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实际案例等方面,深入探讨钿在古代的具体形态和文化意义。 钿的…

    2025年3月12日
    280
  • 张俞怎么读?宋代诗人的姓名发音是什么?

    张俞的读音是zhāng yú。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俞 读音:zhāng yú 身份:宋代诗人 二、姓名发音解析 张:读作zhāng,第一声。这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发音时声带振动,…

    2024年11月3日
    3900
  • 描写花的诗有哪些细腻笔触?

    描写花的诗有哪些细腻笔触? 一、视觉描写的细腻笔触 诗歌通过对花的色彩、形态、光影的精准捕捉,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例如:–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

    2025年4月4日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