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谖”字出自何处?含义解析

“谖”字出自何处?含义解析

“谖”字出自何处?含义解析

一、“谖”字的起源与出处

“谖”(xuān)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最早见于《诗经》《说文解字》。其出处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 《诗经·卫风·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 这里的“谖草”指忘忧草(即萱草),古人认为此草可使人忘却忧愁。
重点内容:此句是“谖”字最早的文献记载之一,奠定了其“遗忘”或“安慰”的语义基础。

2. 《说文解字》
– 许慎解释:“谖,诈也。”
重点内容:此处“谖”引申为欺骗、虚假之意,与“忘忧”的本义形成对比,体现了汉字的多义性。

二、“谖”字的含义解析

“谖”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两层核心含义:

1. 忘忧、安慰(本义):
– 如“谖草”指萱草,象征忘却烦恼。
实际案例: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以“萱草”寄托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延续了“谖”的忘忧内涵。

2. 欺诈、虚假(引申义):
– 如《汉书·艺文志》中“饰邪说,文奸言,以谖主上”,指用谎言迷惑君主。
重点内容:这一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仍见于文言或学术讨论中。

三、现代应用与案例

1. 文学创作
– 作家钱钟书在《围城》中曾用“谖”的古义营造文雅氛围,如“谖草无根,忧思难解”。

2. 姓名与品牌
实际案例:有家长取名“子谖”,取“忘忧”之意;亦有中药品牌以“谖草”为名,强调其安神功效。

四、总结

“谖”字从《诗经》的“忘忧草”到《说文》的“欺诈”,展现了汉语语义的复杂性。重点内容:其本义仍活跃于古典文学与命名文化中,而引申义则需结合语境理解。理解此类古字,对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标红部分为关键知识点,实际案例帮助读者直观理解“谖”字的古今应用。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表达友谊的诗有哪些?表达深厚友谊的诗歌?

    表达友谊的诗歌:经典与深度赏析 一、友谊诗歌的核心主题 友谊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诗人常通过真挚的情感、共同的回忆和离别思念等意象,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几种典型的表现形式:1. …

    2025年4月5日
    1370
  • 代诗有哪些展现时代变迁?

    代诗如何展现时代变迁 一、代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代诗,即反映特定时代社会风貌、思想潮流和民众情感的诗歌。从《诗经》到现代新诗,代诗始终是时代精神的镜像。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艺术化的语…

    2025年4月4日
    1120
  • 虔这个字怎么读,有哪些含义?

    汉字解析:虔字的读音与含义 # 一、虔字的正确读音 虔字的普通话标准读音为:qián(汉语拼音,第二声) 常见误读情况:– 错误读作”hū”(呼…

    2025年8月16日
    300
  • 小学李白的诗有哪些适合孩子阅读?

    小学李白的诗有哪些适合孩子阅读? 一、为什么选择李白的诗给孩子读? 李白的诗以豪放浪漫、想象丰富著称,语言简洁明快,非常适合培养孩子的语言感知力和想象力。他的许多作品描绘自然风光或…

    2025年4月4日
    970
  • 夜书所见的见怎么读?解读古诗发音

    在古诗《夜书所见》中,“见”的读音存在争议。但根据多数观点及权威解析,这里的“见”应读作jiàn。以下是对此读音的详细解读及古诗背景分析: 读音解读 jiàn:在这个读音下,“见”…

    2024年11月25日
    3000
  • 李煜最著名的20首词作是哪些?南唐后主诗词全集解析

    李煜最著名的20首词作是哪些?南唐后主诗词全集解析 一、李煜词作的历史地位与艺术特色 李煜(937年-978年),史称南唐后主,是中国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人物。他的词作以亡国为界…

    2025年8月27日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