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行”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博学笃行”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博学笃行的出处与内涵解析

一、成语溯源

“博学笃行”这一成语最早可追溯至《礼记·中庸》,原文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儒家经典中关于治学修身的完整方法论体系。

*关键文献佐证*:
1. 东汉郑玄注:”此劝人学诚其身也”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将”博学笃行”列为”为学之序”

二、核心释义

重点内容
博学: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博”指广度,”学”含理论与实践)
笃行:切实践行所学(”笃”强调专一坚定,”行”注重实践转化)

二者构成知行合一的完整闭环,体现了儒家”学以致用“的核心教育理念。

三、历史案例

案例1:王阳明的实践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将”博学”(研究儒释道经典)与”笃行”(推行乡约教化)结合,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其弟子记录:”先生每讲学毕,必令弟子各言所行”。

案例2:顾炎武的治学

清初学者顾炎武践行”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天下郡国利病书》,既展现广博学识(考据21省府州县志),又体现实践精神(提出具体治国方略)。

四、现代应用

重点内容在当代教育中的体现:
1.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制定)即包含博学笃行精神
2. 中山大学校训直接采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924年确立)

*数据支撑*:2022年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将”博学笃行”列为重要教学主题。

五、跨文化对照

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呼应:
– 亚里士多德”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区分
– 杜威”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主张

但儒家特色在于强调伦理实践,如朱熹所言:”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结语

“博学笃行”作为传承两千余年的教育智慧,其价值不仅在于揭示学问的本质是实践,更构建了知识获取与价值实现的完整路径。在信息爆炸的当代,这一理念对防治”碎片化学习””空谈式研究”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退休同事如何用古诗词表达?

    想要用古诗词来表达对退休同事的感慨或祝福,可以借鉴或创作一些富含深意的诗句。以下是一些建议,虽然并非直接出自古典文献,但融合了古诗词的风格与意境: 岁月悠悠别离时,同僚共事忆当年。…

    2024年11月30日
    6480
  • 诗经代表诗有哪些?轴心时代的文学丰碑

    诗经代表诗有哪些?轴心时代的文学丰碑 《诗经》概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

    2025年4月24日
    610
  • 酺怎么读?发音教程揭秘

    “酺”字读作pú,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发音教程: 一、发音基础 拼音:pú 声调:第二声(阳平),发音时由中音平稳上升到高音,声音清晰、响亮。 二、发音步骤 准备发音: 放松嘴唇和舌头…

    2024年10月10日
    9920
  • 夏天的诗句苏轼作,感受夏日的诗情画意!

    夏天的诗句苏轼作,感受夏日的诗情画意! 苏轼与夏日诗情 苏轼,北宋文学巨匠,其诗词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在苏轼的笔下,夏日不仅是炎热的季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时光。他的夏日诗句…

    2025年3月22日
    670
  • 李白《题李凝幽居》的写作背景

    李白《题李凝幽居》的写作背景 引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浪漫著称,深受后世喜爱。《题李凝幽居》是李白…

    2025年3月9日
    1550
  • 为茅屋秋风所破歌,狂蜂浪蝶皆成性?

    引言 1. 《为茅屋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生活的艰辛与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2025年3月8日
    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