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闼”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闼”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闼”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一、“闼”字的出处

“闼”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门部”,释义为“门也”。其字形由“门”(门框)和“达”(通行的意思)组合而成,本义指宫中小门内室的门,后引申为泛指门、门户。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发现明确记载,但汉代文献已频繁使用,如《汉书·樊哙传》中“哙乃排闼直入”,可见其历史渊源。

二、“闼”字的古文应用

1. 指代宫门或内室门

“闼”多用于描述宫廷、宅院中精巧的门户,强调隐秘性或等级区分。
《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王逸注:“闼,门屏也。” 此处“闼”指宫殿内分隔空间的门。
《后汉书·皇后纪》:“掖庭椒房,闺闼洞开。” 描述后宫门户的森严与隐秘。

2. 象征权力与禁地

因“闼”常与宫廷相关,古文借其暗喻权力核心或禁地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以“排闼”(推门而入)拟人化山势,暗含冲破阻隔的意象。

3. 诗词中的意境营造

文人常用“闼”字增强画面感,突出幽深、精巧之美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诗中“闺闼”虽未明写,但通过意象隐含内室门的幽闭感。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原文
“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分析
“排闼”(推开宫门)生动刻画樊哙勇猛直闯刘邦寝宫的场景,凸显其武将性格。
标红重点:此处“闼”特指帝王内室的门,是权力与禁地的象征。

案例2: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分析
“绣闼”(雕饰华美的门)与“雕甍”(彩绘的屋脊)对仗,展现滕王阁的奢华。
标红重点:通过“闼”字强化建筑细节,体现唐代骈文对辞藻的考究。

四、总结

“闼”字从宫门本义出发,在古文中逐渐发展为兼具实指与象征的多元用法:
1. 建筑层面:指代精巧的门户;
2. 文化层面:隐喻权力、禁地或私密空间;
3. 文学层面:成为诗词中营造意境的重要元素。

标红核心结论:掌握“闼”字的用法,对理解古文中的空间叙事权力隐喻具有关键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同步的诗有哪些?探索与时代共鸣的经典之作

    同步的诗有哪些?探索与时代共鸣的经典之作 诗歌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常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同步的诗”指那些反映特定时代精神、社会变迁或集体情绪的作品,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更是历史的…

    2025年4月24日
    1040
  • 波光潋滟水面,哪些诗句描绘了它的闪耀?

    波光潋滟水面的诗意描绘:经典诗句中的闪耀之美 一、动态闪耀:光与水的交织之美 波光潋滟是自然光影与水波互动的绝妙景象,诗人常以动态笔触捕捉其瞬息万变。例如:– 苏轼《饮…

    2025年8月15日
    290
  • 出自寓言故事的有哪些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一、寓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 寓言成语是指那些源自古代寓言故事,经过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四字格成语。这类成语通常具有鲜明的比喻意义和深刻的教育功能,通过…

    2025年3月30日
    1920
  • “深坐颦蛾眉”的“颦”怎么念?

    “深坐颦蛾眉”中的“颦”读作pín。 “颦”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为皱眉。在“深坐颦蛾眉”这句诗中,“颦蛾眉”形象地描绘了美人皱眉的神态,蛾眉即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整句诗…

    2024年11月30日
    1560
  • 旱地莲、水满则溢,这些意象在古诗中有何寓意?

    在古诗中,“旱地莲”和“水满则溢”这两个意象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寓意。 旱地莲 意象描述: 旱地莲,顾名思义,是指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莲花。莲花通常生长在水中,而旱地莲则象征着在逆境中顽…

    2025年2月8日
    2250
  • “俺答汗”怎么读?历史人名发音教学!

    “俺答汗”的正确读音为ǎn dá hàn。下面是对这个历史人名发音的详细教学: 发音要点 俺(ǎn): 这是一个北方方言中的常用字,在普通话中不常见,但在此处作为历史人名的一部分,…

    2024年12月14日
    1.6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