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闼”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闼”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闼”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一、“闼”字的出处

“闼”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门部”,释义为“门也”。其字形由“门”(门框)和“达”(通行的意思)组合而成,本义指宫中小门内室的门,后引申为泛指门、门户。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发现明确记载,但汉代文献已频繁使用,如《汉书·樊哙传》中“哙乃排闼直入”,可见其历史渊源。

二、“闼”字的古文应用

1. 指代宫门或内室门

“闼”多用于描述宫廷、宅院中精巧的门户,强调隐秘性或等级区分。
《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王逸注:“闼,门屏也。” 此处“闼”指宫殿内分隔空间的门。
《后汉书·皇后纪》:“掖庭椒房,闺闼洞开。” 描述后宫门户的森严与隐秘。

2. 象征权力与禁地

因“闼”常与宫廷相关,古文借其暗喻权力核心或禁地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以“排闼”(推门而入)拟人化山势,暗含冲破阻隔的意象。

3. 诗词中的意境营造

文人常用“闼”字增强画面感,突出幽深、精巧之美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诗中“闺闼”虽未明写,但通过意象隐含内室门的幽闭感。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原文
“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分析
“排闼”(推开宫门)生动刻画樊哙勇猛直闯刘邦寝宫的场景,凸显其武将性格。
标红重点:此处“闼”特指帝王内室的门,是权力与禁地的象征。

案例2:王勃《滕王阁序》

原文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分析
“绣闼”(雕饰华美的门)与“雕甍”(彩绘的屋脊)对仗,展现滕王阁的奢华。
标红重点:通过“闼”字强化建筑细节,体现唐代骈文对辞藻的考究。

四、总结

“闼”字从宫门本义出发,在古文中逐渐发展为兼具实指与象征的多元用法:
1. 建筑层面:指代精巧的门户;
2. 文化层面:隐喻权力、禁地或私密空间;
3. 文学层面:成为诗词中营造意境的重要元素。

标红核心结论:掌握“闼”字的用法,对理解古文中的空间叙事权力隐喻具有关键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所以用文言文怎么说?现代汉语转文言文的技巧!

    将现代汉语转换为文言文,即所谓的“文言文翻译”,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现代汉语,还需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及表达习惯有深入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建议,可助您掌握…

    2024年11月3日
    2320
  • 孟浩然山水诗有哪些,你读过吗?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与经典作品赏析 孟浩然山水诗的创作背景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著称。他长期隐居襄阳,深受江南山水熏…

    2025年4月5日
    370
  • “堂前”在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堂前在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引言 在古诗词中,“堂前”作为一个常见的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情感寄托的场所。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堂前”在…

    2025年3月23日
    250
  • 带诗的成语有哪些与诗意相通?

    带诗的成语有哪些与诗意相通? 一、带“诗”的成语及其诗意内涵 在汉语中,许多成语直接包含“诗”字,这些成语不仅与诗歌创作相关,还体现了诗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以下是几个典型例子:…

    2025年4月4日
    180
  • 游子吟孟郊,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母爱之情?

    游子吟孟郊: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母爱之情? # 一、诗歌背景与内容概述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2025年4月2日
    520
  • 痏怎么读?发音揭秘

    “痏”字可是个多音字呢,它有三种读音,分别是【wěi】、【yòu】和【yù】。下面,就让我来为你一一揭秘它的发音吧!🔍 读音一:wěi 发音揭秘:这个音读起来有点像“委”,但声调是…

    2024年10月18日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