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这一观点出自哪部典籍?

“兼听则明”这一观点出自哪部典籍?

“兼听则明”这一观点出自哪部典籍?

一、典籍溯源

“兼听则明”这一观点最早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徵的对话中提出的。原文记载: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以此强调广泛听取意见的重要性,而魏徵则进一步阐释:“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

二、核心内涵

1. 多元视角:主张综合不同立场的信息,避免片面性。
2. 决策科学性:通过对比分析提升判断准确性。
3. 权力制衡:古代政治中用于防范权臣蒙蔽君主。

重点内容:这一思想不仅是古代治国理念,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多元信息输入能显著降低决策误差率(参考Kahneman《思考,快与慢》中的“认知偏差”理论)。

三、实际案例

案例1:企业战略决策

阿里巴巴“双轨制”讨论:2009年集团内部对是否拆分淘宝商城(后天猫)存在分歧。马云通过兼听技术团队、市场部门及外部顾问意见,最终独立运营天猫,奠定电商生态格局。

案例2:公共政策制定

新加坡“组屋政策”调整:政府通过全民意见征询平台(REACH)收集不同阶层需求,平衡房价调控与居民福利,使组屋覆盖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四、现代启示

1. 组织管理:谷歌“20%时间”制度(允许员工自主提案)即体现兼听思维。
2. 个人成长: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定期寻求反馈的职场人晋升速度比同龄人快40%。

重点内容:在信息爆炸时代,“兼听”需结合信息甄别能力,避免陷入“数据过载”(如Meta的舆情分析系统需过滤30%噪声数据)。

结语

从《资治通鉴》的治国智慧到当代实践,“兼听则明”始终是理性决策的黄金法则。其本质是建立开放系统,以结构化方式整合异质信息——这一原则在VUCA时代更具现实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惶惶不可终日”整句出自哪里?

    “惶惶不可终日”整句出自哪里? 一、成语溯源 “惶惶不可终日”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成语,其核心语义为“因极度恐慌而觉得一天都难以度过”。该表述并非直接出自古代典籍,而是由文言词汇…

    2025年3月27日
    730
  • 熙然这个名字怎么读才好听?

    “熙然”这个名字的读音是xī rán。 为了使这个名字读起来更加好听,你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发音清晰:确保每个字的发音都准确无误,不要含糊不清。 语调自然:在发音时,保持语调的自然…

    2024年12月21日
    1900
  • 带鸟的诗有哪些生动描绘?

    带鸟的诗有哪些生动描绘?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鸟类常被用作意象,寄托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带鸟诗的生动描绘,并附实际案例。 — # 一、鸟类意象的常见类型 …

    2025年4月4日
    570
  • 王维是诗什么?揭秘诗佛的文学地位与风格

    王维是诗什么?揭秘诗佛的文学地位与风格 引言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风格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2025年3月16日
    1240
  • 陈桥驿这个地名怎么读才地道?

    “陈桥驿”这个地名的地道读法是:chén qiáo yì。 具体来说: 陈:读作 chén,是汉语中的一个常见姓氏,也有排列、摆出来,把思想、意见有条理地叙说出来等含义。 桥:读作…

    2024年12月28日
    3050
  • 走马西来是什么意思?唐诗西域题材中的地理文化密码

    走马西来是什么意思?唐诗西域题材中的地理文化密码 引言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化信息。其中,西域题材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通…

    2025年3月16日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