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出自哪里?

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出自哪里?

实事求是这一原则的起源与实践

一、“实事求是”的起源

“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核心,其理论渊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

1. 传统文化渊源
–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记载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指其治学严谨,以事实为依据。
– 清代学者颜元、戴震等倡导“实学”,反对空谈,进一步丰富了“实事求是”的实践内涵。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中首次将“实事求是”提升为党的思想路线,定义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重点内容:毛泽东强调,这一原则要求从实际出发,而非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二、实践案例:改革开放中的“实事求是”

案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效率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实践: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这一做法违背当时政策,但基于实际效果(粮食产量大幅提升),邓小平等人以“实事求是”原则肯定其合理性,并于1982年在全国推广。
结果:中国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

重点内容:这一案例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原则的经典应用。

三、当代意义与挑战

1. 科学决策的基石
– 在政策制定中,需以数据调研为基础,例如精准扶贫通过建档立卡实现精准施策。
2. 反对形式主义
– 部分地方政府“一刀切”环保政策导致企业停产,后被中央批评并调整,凸显“实事求是”的纠偏作用。

重点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实事求是”仍是破解复杂问题的关键方法论。


结语:从古典文献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其生命力在于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谚语出自哪里?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谚语出自哪里? 一、谚语的起源与出处 “子不教父之过”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经典谚语,其最早可追溯至《三字经》。– 《三字经》原文:“养不教,父之过…

    2025年3月27日
    1230
  • “心有戚戚焉”下一句应该怎么接?

    “心有戚戚焉”这一句话,常用来表达内心有所忧虑或感伤。若需接续下一句,我们可以依据语境与表达需求来构思。一种较为自然的接续方式是:“心有戚戚焉,愁思难自禁。”这里,“愁思难自禁”进…

    2024年11月30日
    4360
  • 冰心写的现代诗有哪些,你读过吗?

    冰心现代诗作品研究:经典与赏析 冰心现代诗创作概述 冰心(1900-1999)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其诗歌创作以清新隽永的风格著称。她的现代诗作品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

    2025年4月5日
    170
  • 诗有哪些倍数让人意想不到?

    诗歌的倍数: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学现象 一、诗歌的时空倍数:压缩与延展 诗歌通过意象叠加和留白艺术,能在极短的篇幅内呈现巨大的时空跨度。例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2025年4月4日
    220
  • “老臾”怎么读?揭秘这个罕见词汇的发音!

    “老臾”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且在现代汉语标准词典中通常无法直接找到其发音和确切含义。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根据这两个字的单独发音来推测其可能的组合读音。 老(lǎo): 这是一个…

    2024年12月17日
    1500
  • 缫丝怎么读?传统工艺词汇发音教学!

    “缫丝”的读音为sāo sī。以下是对这个传统工艺词汇的发音教学: 音节分解 sāo: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龈,气流从舌端和齿龈间送出,声带不振动。 āo:这是一个复韵母,发音时…

    2024年12月10日
    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