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出自哪部古籍?古代婚恋文化的语言印记

娉出自哪部古籍?古代婚恋文化的语言印记

娉出自哪部古籍?古代婚恋文化的语言印记

一、“娉”字的古籍溯源

“娉”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释义为“问也”,特指古代婚礼中的“问名”环节。而作为“聘”的通假字,其婚恋文化含义在《仪礼·士昏礼》中尤为显著。该书记载了周代贵族婚姻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娉(聘)”即指男方以礼金或信物正式定亲的仪式。

案例:汉代《孔雀东南飞》中“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的婚约描述,虽未直接用“娉”字,但反映了“六礼”对后世婚俗的深远影响。

二、古代婚恋文化的语言印记

1. “娉”与“聘”的语义演变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其中“诱”隐含早期婚恋的主动追求,而“娉”则代表礼制化的婚姻程序。
唐代变文中“娉财”一词(如《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印证了“娉”与财物聘礼的绑定关系。

2. 语言中的性别权力符号

“娉”多用于男方主动行为(如“娉娶”),而“嫁”则体现女方被动地位。这种语言差异映射了古代“男尊女卑”的婚恋观。

案例:《红楼梦》中贾琏“偷娶尤二姐”被斥为“不合礼法”,侧面反映“娉”作为正式婚约的权威性。

三、跨文本比较:娉的文学化表达

《楚辞·九歌》中“与女游兮九河”的浪漫自由,与《礼记》“娉则为妻”的礼教约束形成鲜明对比。
元代杂剧《西厢记》中张生“以琴心挑之”,突破“娉”的礼制框架,体现市民文学对婚恋自由的向往。

四、结论:语言考古的文化价值

通过对“娉”的溯源可见,古代婚恋词汇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社会结构、性别伦理的镜像。从《仪礼》的规范到《红楼梦》的批判,语言印记始终承载着文化变迁的密码。

重点提示:研究此类词汇时,需结合出土文献(如汉简)传世典籍进行互证,避免孤立解读。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

  • 岁寒三友典故出自哪里?文人精神的植物象征

    岁寒三友典故的起源与文人精神的植物象征 一、岁寒三友的典故起源 “岁寒三友”这一经典文化意象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据南宋林景熙《霁山集》记载:”…

    2025年4月11日
    1870
  • 马致远诗词有哪些存世?元曲大家的诗才探微

    马致远诗词有哪些存世?元曲大家的诗才探微 一、马致远的文学地位与存世作品概览 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

    2025年4月17日
    800
  • 毅力、定力、魄力这些品质出自哪里的教诲?

    毅力、定力、魄力这些品质,并非单一出自某一具体教诲,而是蕴含在多种文化、哲学、历史及现代社会的教诲之中。 毅力: 出处:毅力这一品质,在多种文化和语境中都有所提及。例如,清代的梁启…

    2025年1月2日
    1920
  • 告别诗有哪些?离别时刻的文学见证

    告别诗有哪些?离别时刻的文学见证 一、告别诗的定义与情感内核 告别诗是以离别为主题,抒发对亲友、故土或过往时光不舍之情的诗歌体裁。其核心情感包括眷恋、哀伤、祝福与哲思,通过意象化语…

    2025年4月20日
    600
  • 杨玉环以下典故出自哪里?历史人物解析!

    杨玉环作为唐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和典故在多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均有记载。以下是对您提到的杨玉环典故的出处和历史人物解析: 1. “羞花”典故 出处: 这一典故源于民间传说…

    2024年12月28日
    1880
  • 囡怎么读音?一分钟学会这个可爱字的发音!

    “囡”是一个充满亲切感和可爱气息的汉字,其读音为 nān(第一声)。 发音技巧: 发音时,先轻轻发出“n”的音,这个音是由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腔透出而发出的。 接着,迅速过渡到…

    2025年1月9日
    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