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离骚》的成语有哪些?你了解吗?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还孕育了许多沿用至今的成语。这些成语或表达高洁志向,或隐喻人生哲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以下是部分经典案例:
—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成语:上下求索
– 释义:形容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探索真理或追求目标。
– 案例:
在科研领域,许多学者以“上下求索”的精神攻克技术难题,例如中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突破,正是长期探索的成果。
—
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成语:民生多艰
– 释义:感叹百姓生活困苦,体现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 案例:
现代文章中常用此成语描述社会问题,如:“脱贫攻坚战中,政府以实际行动缓解‘民生多艰’的现状。”
—
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成语:九死未悔
– 释义:形容意志坚定,即使面临极大危险也绝不后悔。
– 案例:
革命先烈为理想献身的事迹常被评价为“九死未悔”,如林觉民《与妻书》中“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成语:众女嫉蛾眉
– 释义:比喻小人因嫉妒而诽谤贤能。
– 案例:
职场中,能力突出者可能遭遇“众女嫉蛾眉”的困境,需以实力和智慧应对不实指责。
—
5.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成语:芙蓉出水(后衍生为“出水芙蓉”)
– 释义:原指高洁的服饰,后比喻诗文清新或女子天然之美。
– 案例:
苏轼评价王维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出水芙蓉”般的艺术境界。
—
6.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成语:宁溘死流亡
– 释义:宁可突然死去或漂泊,也不愿同流合污。
– 案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抉择,正是“宁溘死流亡”精神的体现。
—
总结
《离骚》的成语不仅承载了屈原的家国情怀与人格理想,更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在当代语境中,这些成语仍被灵活运用,展现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小知识:据统计,《离骚》衍生成语约20余个,建议读者结合原文背景理解其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