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出自哪部法律?传统美德的法律保障

"见义勇为"出自哪部法律?传统美德的法律保障

见义勇为的法律渊源与传统美德保障

“见义勇为”的法律出处

“见义勇为”作为法律术语,首次明确出现在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现为《民法典》)第184条,规定:
>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款被广泛称为”好人法”,旨在消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鼓励见义勇为行为。

传统美德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通过多部法律构建了对见义勇为的保障机制:
1. 《民法典》第183条:明确见义勇为者受损时,可向受益人请求适当补偿;若侵权人存在,优先由侵权人赔偿。
2. 《刑法》正当防卫条款(第20条):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3. 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等,细化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保障措施。

典型案例与法律实践

案例1:赵宇正当防卫案(2018)

案情:赵宇制止女子被殴打,致施暴者重伤。一审被判故意伤害,后检察机关认定属正当防卫,不予起诉。
意义:最高检将此案作为指导案例,明确“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原则。

案例2:深圳”好人法”第一案(2021)

案情:医生地铁内救助昏厥乘客,患者事后反诉救治不当。法院援引《民法典》第184条,驳回原告请求
意义:首次以司法判决落实”救助免责”条款。

社会意义与未来方向

法律将“见义勇为”从道德倡导升级为制度保障,但仍需完善:
统一国家立法:目前地方奖励标准差异较大;
建立专项基金:解决救助者医疗、诉讼等后顾之忧;
加强司法指引:通过更多案例明确正当防卫与见义勇为的界限。

结语:见义勇为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法律精神的融合,通过完善立法与司法实践,将进一步推动”善行有善报”的社会共识。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相关推荐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部改革著作?变法思想的现代启示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的出处与变法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经典出处:汉代《淮南子》的改革智慧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出自西汉刘安主持编纂的…

    2025年4月14日
    1000
  • 韩国人出自哪里?民族历史及文化探秘!

    韩国人出自朝鲜半岛南部,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以下是对韩国人民族历史及文化的探秘: 民族历史 三韩时期: 时间:公元前2世纪末至4世纪左右。 概述:韩国人的祖先可追…

    2024年12月31日
    7970
  • 月亮里有哪些诗?古人笔下的月宫幻境

    月亮里有哪些诗?古人笔下的月宫幻境 一、月亮:中国古典诗歌的永恒意象 月亮是中国文人最钟爱的自然意象之一,它承载着孤独、思念、高洁与超越世俗的情感。从《诗经》的“月出皎兮”到李白的…

    2025年4月20日
    1270
  • 温庭筠代表诗词:花间派鼻祖词作深度解析

    温庭筠代表诗词:花间派鼻祖词作深度解析 一、温庭筠与花间派的历史定位 温庭筠(约812—866年),晚唐著名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派鼻祖”。其词作以秾艳细腻、含蓄婉约著称,奠定了…

    2025年4月18日
    2580
  • 浩然正气出自哪里?孟子哲学的精神气象

    浩然正气出自哪里?孟子哲学的精神气象 一、浩然正气的出处与内涵 “浩然正气”一词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在与弟子公孙丑的对话中提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

    2025年4月11日
    2350
  • 旸出自哪种天文现象?汉字中的太阳崇拜

    旸出自哪种天文现象?汉字中的太阳崇拜 一、旸的字源与天文现象 “旸”(yáng)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日出也”,其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均呈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意象。该字直接关联古代中…

    2025年4月11日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