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研究
一、“何”字在古诗中的功能
“何”字在古典诗词中常作为疑问代词、感叹词或虚指词,既可表达追问(如“何处”),亦可抒发感慨(如“何须”)。其开篇使用能强化情感张力,形成独特的语言节奏。
二、经典诗句案例
1. 抒情类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解析*:以“何当”开篇,表达对重逢的深切期盼,“剪烛夜话”的意象成为千古名句。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解析*:通过“何日”的诘问,传递对战争结束的渴望。
2. 哲理类
–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解析*:以“何意”引出人生际遇的戏剧性转折,“刚柔转化”的比喻富含哲理。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解析*:开篇“何处”发问,暗含对山河破碎的忧思。
3. 写景类
–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诗经·召南·何彼襛矣》)
*解析*:以“何”起兴,描写繁花盛景,展现早期诗歌的质朴风格。
三、艺术特色总结
“何”字开篇的诗句多具有情感鲜明、意境深远的特点,或强化疑问(如杜甫“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或深化感叹(如白居易“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重点提示:此类诗句的鉴赏需结合语境与诗人背景,例如李商隐的“何当”隐含羁旅之愁,而辛弃疾的“何处”则暗喻家国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