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幸一词在古文中的常见释义
一、薄幸的基本释义
薄幸在古文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指薄情、负心,多用于形容男子对女子感情不专一或背弃承诺。
– 重点内容:此义项最为常见,常出现在诗词、小说中,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2. 指命运不佳或福分浅薄,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二、薄幸的文学用例分析
1. 薄情、负心之义
重点内容:这一含义在古典文学中高频出现,尤其与女性视角的哀怨题材相关。
案例1:杜牧《遣怀》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解析:杜牧自嘲在扬州风流岁月中,落得“薄幸”之名,暗指自己对女子感情不专。
案例2:冯梦龙《警世通言》
> “李甲负心,薄幸郎君,撇得奴家好苦!”
– 解析:此处直接以“薄幸郎君”指责男子负心,体现强烈的谴责意味。
2. 命运不佳之义
此义项较少见,但偶见于典籍。
案例:《红楼梦》
>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 解析:部分学者认为此处“薄幸”暗指命运无常,但更多仍偏向“薄情”解读。
三、薄幸的语义演变
– 唐代至明清:重点内容从单纯“薄情”逐渐扩展至对男性品行的整体批判。
– 现代汉语:词义缩小,多用于文学或仿古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薄幸在古文中核心义为“薄情负心”,是古典文学批判男性情感不专的重要词汇。其用例丰富,且常与女性悲剧形象绑定,具有鲜明的文化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