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字在古文中的读音与含义考析
# 一、宁字的基本读音
“宁”字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两个读音:
1. níng(平声):此为最常见读音,表示安定、安宁等义
2. nìng(去声):多用于副词,表示”宁可””宁愿”等义
# 二、宁字的核心含义解析
## 1. 读作níng时的含义
(1) 安定、安宁
– 《说文解字》:”宁,安也。”
– 《诗经·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标红:此处”宁”明确表示安定状态)
(2) 使安定
– 《左传·僖公五年》:”君其务宁鲁难。”(标红:这里的”宁”作动词使用)
(3) 守父母之丧
– 《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特殊用法)
## 2. 读作nìng时的含义
(1) 副词:宁可、宁愿
– 《史记·项羽本纪》:”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标红:典型的选择句式)
(2) 疑问副词:岂、难道
– 《诗经·小雅·小旻》:”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标红:反问用法)
# 三、特殊用法与通假现象
1. 通”贮”:
– 《周礼·考工记》:”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齐则共食玉,大丧共含玉、复衣裳、角枕、角柶。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亵器。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凡王之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凡王之好赐,共其货贿。”郑玄注:”宁,犹贮也。”
2. 作语气助词:
– 《左传·昭公元年》:”不宁唯是”(标红:表示”不仅如此”)
# 四、字形演变与字义发展
从甲骨文看,”宁”(𤕦)本象贮藏物品的器具,后引申出”安定”义。至小篆时期,字形已演变为从宀从心从皿的会意字,强调居所中心灵的安宁。
典型例证:
– 甲骨文:”癸卯卜,㱃宁?”(询问饮酒后是否安宁)
– 金文:”用祈眉寿永宁”(祈求长寿永远安宁)
# 五、常见误读辨析
需特别注意“宁”与”甯”的区别:
– “甯”(nìng)为姓氏专用字
– 《姓氏急就篇》:”甯氏,卫大夫甯武子之后”
– 但在古籍中常有混用现象,如《战国策》“甯越”亦作”宁越”
(注:本文考证主要依据《说文解字》《王力古汉语字典》及十三经注疏等权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