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的完整诗作是怎样的?苏轼中秋词与情感表达解析

“千里共婵娟”的完整诗作是怎样的?苏轼中秋词与情感表达解析

“千里共婵娟”的完整诗作是怎样的?苏轼中秋词与情感表达解析

一、“千里共婵娟”的出处与完整诗作

“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下是完整词作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标红重点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愿。
– “人有悲欢离合”三句体现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

二、苏轼中秋词的情感表达解析

1. 个人情感与哲思的交融

苏轼写此词时(1076年)正任密州知州,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聚。词中既有对团圆的渴望(“何事长向别时圆”),又以宇宙视角消解离愁(“此事古难全”),展现其“超然物外”的哲学观。

案例
– 清代词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东坡之《水调歌头》,伫兴之作,格高千古。”

2. “婵娟”意象的多重象征

“婵娟”既指明月,也暗喻美好的人或情感。苏轼通过“共婵娟”将物理距离转化为精神共鸣,突破时空限制。

对比案例
– 杜甫《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同样借月抒怀,但更侧重个人悲苦,而苏轼则升华至普世祝愿。

三、苏轼中秋词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1. 开创豪放与婉约的结合:此词既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又有“照无眠”的细腻。
2. 成为中秋文化符号:后世中秋诗词常化用此词意境,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总结:苏轼通过《水调歌头》将个人离愁升华为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思考,“千里共婵娟”至今仍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0)
上一篇 2025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8月19日

相关推荐

  • 袁牧的诗有哪些独特见解?

    袁枚诗歌的独特见解 一、“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袁枚(1716-1797)作为清代性灵诗派的代表人物,其核心诗学理论“性灵说”突破了传…

    2025年4月4日
    730
  • 李白写月亮的诗有哪些浪漫情怀?

    李白写月亮的诗有哪些浪漫情怀? 一、李白与月亮的独特情结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中月亮意象出现频率极高,据统计超过300首。月亮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情…

    2025年4月4日
    1030
  • 智能之士,何时长向别时圆有何哲理?

    智能之士,何时长向别时圆有何哲理? 引言 “智能之士,何时长向别时圆”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字面意思是“聪明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在离别时圆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

    2025年3月9日
    1420
  • 己亥杂诗怎么读?发音全解析

    《己亥杂诗》的正确读音是jǐ hài zá shī。以下是对其发音的全解析: 一、单个字的发音解析 己(jǐ): 声母:j,发音时舌面前部抬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稍微放松,使气流从窄…

    2024年11月2日
    3910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什么滚滚来”应填入什么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什么滚滚来:诗句补全与文学解析 一、原句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原句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诗作于杜甫晚年,通过壮阔的自然景…

    2025年4月6日
    660
  • 梅花诗句全解析:从陆游到现代的咏梅传统

    梅花诗句全解析:从陆游到现代的咏梅传统 一、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梅花被誉为“四君子”之首,象征坚韧、高洁、不屈不挠的精神。其凌寒独放的特性,使其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重要意…

    2025年4月27日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