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程门立雪”典故的起源与内涵

一、典故出处与历史背景

“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尊师重教典故,最早见于《宋史·杨时传》。该典故发生在北宋时期,主人公是著名理学家杨时(1053-1135)与其老师程颐(1033-1107)。

据记载:
>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重点内容:这个典故生动展现了杨时对师长程颐的极度尊重——即使天降大雪,仍坚持站立等候老师醒来,最终积雪深达一尺(约30厘米)。

二、核心人物解析

1. 程颐(1033-1107)

– 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
– 与兄长程颢共创”洛学”
–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 杨时(1053-1135)

– 字中立,号龟山
– 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 后将理学传入福建,开创”道南学派”

重点内容:杨时拜师时已40岁,且本身是进士出身(熙宁九年进士),这种已有功名仍虚心求教的态度尤为可贵。

三、实际案例分析:现代教育中的传承

201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某教授在讲授中国教育史时,特别安排学生重演”程门立雪”场景:

1. 场景还原:选择冬季雪天,学生在教室外静候
2. 心理体验:通过身体感受理解古代学子的求学精神
3. 反思讨论:对比古今师生关系差异

教学效果
– 78%的学生表示”深刻体会到尊师重道的内涵”
– 课后关于传统师道观的论文质量显著提升
– 引发校内外对传统教育礼仪的广泛讨论

四、文化意义与当代价值

1. 师德建设:提醒教师应以程颐的学识修养为楷模
2. 学习态度:强调求学者应有的谦逊与坚持
3. 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理念的活态呈现

重点内容:2021年教育部将”程门立雪”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作为”尊师重教”主题的典型案例。

五、学术争议与辨正

部分学者提出:
– 典故可能存在后世美化成分
– 宋代《河南程氏遗书》未记载此事
– 雪深一尺的描写或有夸张

但多数学者认为:
– 《宋史》编纂严谨,可信度高
– 与杨时一贯品行相符
– 其教育意义超越史实细节考证

该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象征中华师道传统的文化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采薇”这首诗出自哪部典籍?

    《采薇》的典籍溯源与文学价值 一、《采薇》的出处考辨 重点内容:《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名篇,出自《诗经·小雅》,为《小雅》组诗中”鹿鸣之什”的第八篇。作为西…

    2025年3月27日
    4510
  • 纸上谈兵的故事出自哪里?警惕空谈误国

    纸上谈兵的故事出自哪里?警惕空谈误国 一、纸上谈兵的典故来源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的失败教训。赵括熟读兵书,善于理论辩论,但缺乏实战经…

    2025年3月27日
    1310
  • 叶绍翁的诗有哪些意境深远?

    叶绍翁诗歌的深远意境探析 一、叶绍翁诗歌创作背景 叶绍翁(1194-1269),南宋”江湖诗派”代表人物,其诗作以白描手法和含蓄意境著称。作为长期隐居的文人…

    2025年4月4日
    1380
  • 陆震的《忆江南·清明》怎么读?

    陆震的《忆江南·清明六首》是清代诗人陆震创作的一组描绘清明时节江南景色的诗词。以下是《忆江南·清明六首》其一的拼音标注及朗读指导: 忆江南·清明六首 其一 yì jiāng nán…

    2024年12月27日
    3040
  • 夜书所见的见怎么读?解读古诗发音

    在古诗《夜书所见》中,“见”的读音存在争议。但根据多数观点及权威解析,这里的“见”应读作jiàn。以下是对此读音的详细解读及古诗背景分析: 读音解读 jiàn:在这个读音下,“见”…

    2024年11月25日
    3000
  • 享乐怎么读?生活词汇发音教学!

    “享乐”的发音为“xiǎng lè”。以下是对“享乐”一词的发音教学: 发音解析 “享”的发音: 声母:“x”的发音是舌面与硬腭之间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

    2024年12月24日
    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