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这句诗出自哪部经典作品?
1. 诗句出处
“关关雎鸠”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句,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的代表作,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的核心内容。
2. 《诗经》的背景与意义
–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305篇诗歌。
–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即“国风”)多为民间歌谣,《关雎》便是“周南”地区的代表作。
– 儒家将其列为“五经”之一,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 诗句解析与案例
3.1 诗句原文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关关”:拟声词,形容雎鸠鸟的鸣叫。
– “雎鸠”:一种水鸟,象征忠贞的爱情(传说此鸟一生只有一个伴侣)。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绘了男子对美好女子的倾慕,成为后世形容理想爱情的经典表达。
3.2 实际案例
–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化用此意象:“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暗含对“淑女”的赞美。
– 现代应用:
在影视剧《甄嬛传》中,皇帝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比喻对纯元皇后的思念,凸显诗句的永恒感染力。
4. 文化影响
– 爱情象征:雎鸠的“专一”特性被引申为传统婚姻伦理的典范。
– 教育意义:历代科举考试常以《关雎》为题,考察学子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理解。
5. 结论
“关关雎鸠”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与道德的象征。其出自《诗经·关雎》,展现了先秦时期诗歌的艺术高度,并对后世文学、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