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一、“笃”字的古籍溯源

“笃”是中国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其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尤其在儒家经典中频繁出现。根据现有文献考证,《诗经》《论语》是记载“笃”字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古籍。

1. 《诗经》中的“笃”

在《诗经·大雅·文王》中,有“笃公刘,匪居匪康”的记载,此处“笃”意为忠诚、厚道,用于赞美周朝先祖公刘的品德。这是目前可考的“笃”字较早的文献用例之一。

案例
> 《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其中“老夫灌灌”的“灌灌”与“笃”在古音中可能通假,体现了早期文字使用的灵活性。

2. 《论语》中的“笃”

《论语》是“笃”字高频出现的经典文献。例如:
《论语·泰伯》:“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此处“笃”均强调坚定、专一的品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词汇之一。

二、其他古籍中的“笃”

除儒家经典外,“笃”字还见于:
《尚书》:“笃叙乃正父。”
《孟子》:“笃志而体,君子也。”
这些用例进一步印证了“笃”在先秦时期的广泛使用。

三、“笃”的字义演变

从古籍中可见,“笃”的本义与“厚实、坚固”相关(如《说文解字》:“笃,马行顿迟也”),后引申为:
1. 品德上的忠诚厚道(如“笃信好学”);
2. 行为上的坚定专一(如“笃志”)。

重点内容
“笃”字的哲学内涵在儒家思想中尤为突出,成为修身、齐家的重要准则,至今仍用于形容人的扎实品格(如“笃实”“笃行”)。

四、结论

“笃”字最早明确记载于《诗经》与《论语》,并随着儒家经典的传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其语义从具体描述(如马行迟缓)到抽象品德(如坚定专一),体现了汉字演变的典型路径。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枯藤老树昏鸦:一幅萧瑟秋景的文学描绘 引言 “枯藤老树昏鸦”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组合。这句词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萧瑟、孤寂的秋日…

    2025年3月12日
    660
  • 山林隐居的诗句,如何体现隐者的淡泊与宁静?

    山林隐居的诗句:如何体现隐者的淡泊与宁静? 引言 山林隐居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隐者通过诗句表达他们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宁静向往。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山林隐…

    2025年3月22日
    470
  • 小传怎么写?小传写作技巧分享

    小传,即人物小传,是对某个人物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需要遵循以下技巧和步骤…

    2024年11月27日
    5420
  • “风雪夜归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风雪夜归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诗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意境。“风雪夜归人”这一句诗,描绘了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归来的场景,充满了孤独与坚韧的情感。那么,这句诗…

    2025年3月12日
    450
  • “采薇”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采薇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引言 《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出自《诗经·小雅》。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更因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2025年3月23日
    270
  • 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未是什么意思?刘禹锡秋词中的比喻艺术

    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未”是什么意思? 引言 刘禹锡的《秋词》以其独特的比喻艺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以其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意境…

    2025年3月19日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