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一、“笃”字的古籍溯源

“笃”是中国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其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尤其在儒家经典中频繁出现。根据现有文献考证,《诗经》《论语》是记载“笃”字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古籍。

1. 《诗经》中的“笃”

在《诗经·大雅·文王》中,有“笃公刘,匪居匪康”的记载,此处“笃”意为忠诚、厚道,用于赞美周朝先祖公刘的品德。这是目前可考的“笃”字较早的文献用例之一。

案例
> 《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其中“老夫灌灌”的“灌灌”与“笃”在古音中可能通假,体现了早期文字使用的灵活性。

2. 《论语》中的“笃”

《论语》是“笃”字高频出现的经典文献。例如:
《论语·泰伯》:“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此处“笃”均强调坚定、专一的品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词汇之一。

二、其他古籍中的“笃”

除儒家经典外,“笃”字还见于:
《尚书》:“笃叙乃正父。”
《孟子》:“笃志而体,君子也。”
这些用例进一步印证了“笃”在先秦时期的广泛使用。

三、“笃”的字义演变

从古籍中可见,“笃”的本义与“厚实、坚固”相关(如《说文解字》:“笃,马行顿迟也”),后引申为:
1. 品德上的忠诚厚道(如“笃信好学”);
2. 行为上的坚定专一(如“笃志”)。

重点内容
“笃”字的哲学内涵在儒家思想中尤为突出,成为修身、齐家的重要准则,至今仍用于形容人的扎实品格(如“笃实”“笃行”)。

四、结论

“笃”字最早明确记载于《诗经》与《论语》,并随着儒家经典的传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其语义从具体描述(如马行迟缓)到抽象品德(如坚定专一),体现了汉字演变的典型路径。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有哪些送别的诗让人泪目?

    哪些送别的诗让人泪目? 送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题材,通过离愁别绪的抒发,往往能触动人心,甚至让人潸然泪下。这些诗作或表达挚友情深,或感慨人生聚散,语言凝练而情感深沉。以下是一…

    2025年4月4日
    930
  • 关于防城港的诗句,如何描绘这座城?

    防城港:诗意与现实的交融 防城港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防城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濒临北部湾,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连接点,防城港不仅在经济上具有…

    2025年3月12日
    1710
  • 咏珊瑚诗有哪些?海底奇珍的文学折射

    咏珊瑚诗有哪些?海底奇珍的文学折射 一、珊瑚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珊瑚作为海底奇珍,自古被赋予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学中,它既是富贵祥瑞的象征,也被喻为坚贞品格的载体。其独特的形态与色彩…

    2025年4月24日
    840
  •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有哪些经典之作?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有哪些经典之作? 引言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将探讨…

    2025年3月12日
    1560
  • 七夕的诗句是什么,快来一起吟诵!

    七夕的诗句是什么,快来一起吟诵! 一、七夕的起源与文化背景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象征着爱情与团圆。…

    2025年3月22日
    1210
  •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出自哪本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出处与文学价值分析 一、作品出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

    2025年3月27日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