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这个字在古文中常出现,它出自哪里?

“杳”这个字在古文中常出现,它出自哪里?

杳:一个深远的古文字探究

一、“杳”字的起源与演变

“杳”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时期。该字由”木”和”日”两部分组成,形象地描绘了太阳落在树木之下的景象,本义指日光昏暗、深远不见。

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杳,冥也。从日在木下。”许慎的解释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字的构形原理。“日”在”木”下的构形,生动表现了黄昏时分太阳西沉至树下的自然景象。

二、经典文献中的实际用例

1. 《诗经》用例

在《诗经·小雅·何人斯》中出现:”杳杳冥冥,维尘及矣。”这里的”杳杳”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强调视觉上的模糊不清

2. 《楚辞》用例

屈原在《九章·怀沙》中写道:”眴兮杳杳,孔静幽默。”王逸注解说:”杳杳,深冥貌也。”这里的用法由具体的视觉感受引申为抽象的深远意境

3. 其他典籍

《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虽未直接用”杳”字,但”窈窈冥冥”的意境与”杳”字传达的深远感相通。

三、语义发展与现代用法

从具体的时间概念(黄昏)到空间概念(深远),再到抽象的心理感受(渺茫),“杳”字的语义经历了典型的抽象化过程。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如:
杳无音信:形容完全没有消息
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复返
杳渺:形容遥远或深远

这种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也反映了古人观察自然并将其概念化的思维特点

四、文字学意义

从文字学角度看,”杳”字是早期会意字的典型代表,它通过两个具象部件的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的抽象概念。这种造字方法在甲骨文、金文中十分常见,体现了古代中国人”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与”杳”构形相似的还有:
(日在木上,表示明亮)
(日在木中,表示东方)

这三个字构成了一个有趣的系统,通过”日”与”木”的相对位置变化,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方位。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吹角连营描绘了何种场景?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历史背景 1.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712年至756年。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2025年2月28日
    580
  • 活出自己的成语有哪些?彰显个性风采

    活出自己的成语有哪些?彰显个性风采 在中华文化中,成语是浓缩的智慧结晶,许多成语生动诠释了“活出自我”的人生态度。以下是一些彰显个性风采的成语及其实际案例,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姿…

    2025年3月27日
    350
  • 李白有写哪些诗?李白的诗歌全集?

    李白的诗歌创作及其全集概述 # 李白诗歌创作概况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创作数…

    2025年4月5日
    520
  • “自强不息”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自强不息”这一成语的起源与内涵 一、成语出处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原文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对乾卦(象征天)和坤卦(象…

    2025年3月30日
    190
  • “倘亦乘槎中有客”这句诗怎么念?

    “倘亦乘槎中有客”诗句的古文解读与欣赏 “倘亦乘槎中有客”,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海行杂感(其六)》。这句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幻色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024年12月27日
    1560
  • 曹字怎么写?一笔一划教学

    “曹”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共有11笔。下面我将按照一笔一划的顺序来教学如何书写“曹”字: 曹字的书写顺序 第一笔:横 从左至右书写一横,这一横是“曹”字的第一笔,也是整个字的上部起…

    2024年10月31日
    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