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这个字在古文中常出现,它出自哪里?

“杳”这个字在古文中常出现,它出自哪里?

杳:一个深远的古文字探究

一、“杳”字的起源与演变

“杳”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时期。该字由”木”和”日”两部分组成,形象地描绘了太阳落在树木之下的景象,本义指日光昏暗、深远不见。

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杳,冥也。从日在木下。”许慎的解释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字的构形原理。“日”在”木”下的构形,生动表现了黄昏时分太阳西沉至树下的自然景象。

二、经典文献中的实际用例

1. 《诗经》用例

在《诗经·小雅·何人斯》中出现:”杳杳冥冥,维尘及矣。”这里的”杳杳”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强调视觉上的模糊不清

2. 《楚辞》用例

屈原在《九章·怀沙》中写道:”眴兮杳杳,孔静幽默。”王逸注解说:”杳杳,深冥貌也。”这里的用法由具体的视觉感受引申为抽象的深远意境

3. 其他典籍

《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虽未直接用”杳”字,但”窈窈冥冥”的意境与”杳”字传达的深远感相通。

三、语义发展与现代用法

从具体的时间概念(黄昏)到空间概念(深远),再到抽象的心理感受(渺茫),“杳”字的语义经历了典型的抽象化过程。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如:
杳无音信:形容完全没有消息
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复返
杳渺:形容遥远或深远

这种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也反映了古人观察自然并将其概念化的思维特点

四、文字学意义

从文字学角度看,”杳”字是早期会意字的典型代表,它通过两个具象部件的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的抽象概念。这种造字方法在甲骨文、金文中十分常见,体现了古代中国人”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与”杳”构形相似的还有:
(日在木上,表示明亮)
(日在木中,表示东方)

这三个字构成了一个有趣的系统,通过”日”与”木”的相对位置变化,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方位。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贶字怎么读?轻松学会正确发音

    “贶”字的正确读音是kuàng,第四声。以下是对其发音的详细解析和轻松学会正确发音的建议: 发音解析 声母:“k”是舌根音,发音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阻碍气流,然后突然放开,使气流…

    2024年10月26日
    3130
  • “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笃”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一、“笃”字的古籍溯源 “笃”是中国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其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尤其在儒家经典中频繁出现。根据现有文献考证,《诗经》和《论语》是记载“笃…

    2025年3月29日
    780
  • 偃蹇怎么读?偃蹇不前的’偃蹇’发音指南!

    “偃蹇”的读音为yǎn jiǎn。以下是关于“偃蹇”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高耸: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耸挺拔的姿态。例如,在元范子安的《竹叶舟》第四折中有“俺那里有苍松偃蹇蛟龙…

    2024年11月3日
    4510
  • “关关雎鸠”这句诗出自哪部经典作品?

    “关关雎鸠”这句诗出自哪部经典作品? 1. 诗句出处 “关关雎鸠”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句,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2025年3月29日
    780
  • 小学刘禹锡的诗有哪些适合启蒙教育?

    小学刘禹锡的诗有哪些适合启蒙教育? # 一、刘禹锡诗歌的启蒙教育价值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兼具哲理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小学生启蒙教育。重点内容…

    2025年4月4日
    530
  • izess怎么读?揭秘这个英文词汇的发音!

    “izess”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标准英语单词,它可能是某种拼写错误、专业术语、特定领域内的缩写或是一个不常见的单词变体。然而,我们可以尝试根据英语发音的一般规则来推测其可能的发…

    2024年12月21日
    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