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主题诗教学案例:如何带孩子感受夏日?

夏天主题诗教学案例:如何带孩子感受夏日?

夏天主题诗教学案例:如何带孩子感受夏日?

#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夏日自然与生活细节,培养敏锐感知力。
2. 通过诗歌创作激发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 结合五感体验,帮助孩子建立多维度审美认知

# 二、教学准备

素材包:夏蝉鸣叫音频、荷花/西瓜图片、薄荷精油(嗅觉体验)
工具:彩色卡纸、水彩笔、自然物收集篮(树叶、花瓣等)
诗歌范例:选取金子美玲《夏天的早晨》、杜甫《江村》等简练作品

# 三、教学流程设计

# 1. 感官唤醒环节(20分钟)

重点活动
“盲猜夏天”游戏:将冰镇西瓜、柠檬片、薄荷叶放入不透明盒子,让孩子闭眼触摸/嗅闻并描述感受。
“声音地图”:播放混音片段(蝉鸣+雷雨+冰淇淋车音乐),让孩子画出联想到的画面。

案例实录
> 学生A在闻到薄荷后脱口而出:”这是奶奶擦凉席的味道!像绿色的小针扎鼻子。”教师及时引导将比喻转化为诗句:”薄荷是夏天的银针/缝出清凉的梦“。

# 2. 诗歌解构教学(15分钟)

重点技巧
具象化训练:对比”天气热”与”柏油路舔化了我的影子“的表达差异
通感示范:分析”蝉声把阳光晒得更烫“(听觉转触觉)

互动提问
“如果夏天是一种颜色/声音/味道,它会是什么?为什么?”

# 3. 创作实践环节(25分钟)

分层任务设计
– 初级:完成比喻句填空
“夏天的云像____,因为____”
– 进阶:用指定意象(西瓜/闪电/泳池)创作三行诗
挑战:以”突然的暴雨”为题写微型故事诗

学生作品示例
> “太阳是烤面包机
> 蚂蚁排着队
> 把马路当巧克力脆皮”
> ——二年级学生创作(教师引导聚焦”热浪下的微小生命”视角)

# 四、教学延伸建议

1. 跨学科融合
– 科学:记录每日温度与自然现象变化
– 美术:用蓝晒法制作植物诗歌明信片
2. 家长协作
– 布置”夏日记忆收藏瓶”作业(收集落日照片/海滩贝壳等并配短诗)

# 五、评估要点

观察维度:能否运用多感官描写(如”听见阳光碎裂在冰棍上”)
创新性:是否突破”炎热/游泳”等常规联想(如发现”夏天是外婆摇蒲扇时的皱纹”)

教学反思:夏季诗歌教学应避免陷入气候符号化,需通过具身体验激活个性化表达。下次可增加”夏日黄昏影子测量”等户外互动环节。

> 关键提示:儿童诗歌教学的本质是“给感觉找到衣服”(诗人雪野语),教师需做的是提供丰富的”布料”(感知素材)和”裁缝工具”(表达技巧)。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相关推荐

  • 杏林故事出自哪个典故?医学文化探秘!

    杏林故事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的典故。这一典故在医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象征着医者仁心和高尚的医学精神。以下是对这一典故的详细探秘: 一、杏林典故的起源 据古籍记载,三国时期的福建侯…

    2024年12月31日
    1140
  • 川进青出自驾路线攻略:高原自驾的终极挑战

    川进青出自驾路线攻略:高原自驾的终极挑战 #1 路线概述 川进青出是连接四川与青海的一条经典高原自驾路线,全程约2000公里,途经318国道川藏线和109国道青藏线,横跨横断山脉、…

    2025年4月14日
    200
  • 澧出自哪里?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澧的起源与文化意义 1. 澧的地理起源 澧(Lǐ)是中国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桑植县,流经张家界、慈利、石门等地,最终注入洞庭湖。澧水是洞庭湖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4月13日
    270
  • 一鼓作气出自哪里?这个故事有何寓意?

    一鼓作气出自哪里?这个故事有何寓意? 一、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将领曹刿在战场上提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25年4月13日
    340
  • 有哪些诗是白居易?诗魔白居易的作品全集

    诗魔白居易的作品全集:经典诗作与文学贡献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8…

    6天前
    140
  • 杨玉环以下典故出自哪里?历史人物解析!

    杨玉环作为唐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和典故在多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均有记载。以下是对您提到的杨玉环典故的出处和历史人物解析: 1. “羞花”典故 出处: 这一典故源于民间传说…

    2024年12月28日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