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出自哪首诗?曹操龟虽寿的壮志豪情

"老骥伏枥"出自哪首诗?曹操龟虽寿的壮志豪情

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的壮志豪情

一、“老骥伏枥”的出处与背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乐府诗《龟虽寿》,该诗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四章,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胜利后。此句以衰老的骏马自喻,展现诗人不服老的进取精神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二、《龟虽寿》全文解析

“`text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核心意象对比
神龟/腾蛇:象征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老骥/烈士:突出主观能动性的价值(重点哲学观

2. 艺术特色
采用比兴手法,通过动物意象群(龟、蛇、骥)构建哲理框架,形成「自然法则」与「人为奋斗」的辩证关系。

三、曹操的壮志豪情实证

(一)历史背景佐证

创作时年53岁:远超东汉平均寿命(约30岁),仍亲征乌桓
政治抱负:次年(208年)即发动赤壁之战,试图统一南方

(二)现代应用案例

1. 企业文化领域
华为任正非76岁仍掌舵企业时引用此句,诠释“终身奋斗”的企业精神。

2. 体育竞技领域
41岁网球名将费德勒2021年复出时,中外媒体均以“老骥伏枥”为题报道,体现跨文化共鸣。

四、文学史价值

1. 突破汉乐府传统:将个人生命意识注入政治诗
2. 开创「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积极进取的独特结合
3. 后世影响:
– 辛弃疾《永遇乐》「廉颇老矣」的化用
– 毛泽东《浪淘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的隔空对话

结语

《龟虽寿》通过「老骥」意象,将个体生命有限性与精神追求无限性辩证统一。这种「烈士暮年」的奋斗哲学,至今仍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企业长青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参照。

(0)
上一篇 2025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8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