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现:“城阙辅三秦”全诗及历史背景
# 一、全诗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标红重点: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表达了友情超越空间的豁达情怀。
– “城阙辅三秦”以宏大的地理意象开篇,凸显盛唐气象。
# 二、历史背景解析
# 1. 创作年代与作者
此诗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作,约创作于唐高宗乾封年间(666-668年)。当时王勃因《檄英王鸡文》被贬出长安,友人杜少府(姓名不详)赴蜀州任职,诗人借送别抒怀。
# 2. “三秦”与“五津”的地理意义
– 三秦:指关中地区(今陕西)。项羽灭秦后分封三位秦降将为王,故称“三秦”。
– 五津:指蜀州(今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象征友人赴任之地的遥远。
实际案例:
唐代蜀道艰险,李白《蜀道难》亦云“难于上青天”。王勃以“风烟望五津”虚写蜀地风貌,与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的实写形成对比,体现初唐诗歌由虚向实的过渡。
# 三、诗歌的艺术价值
1. 突破南朝绮靡诗风:王勃以壮阔意象(如“三秦”“五津”)替代宫体诗的柔媚,开创盛唐气象先河。
2. 情感升华:将个人离愁升华为“天涯比邻”的普世哲理,影响后世如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等名句。
# 四、后世影响与经典化
– 选本传播:清代《唐诗三百首》收录此诗,奠定其经典地位。
– 现代应用:2022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此诗被谱曲传唱,展现传统文化生命力。
结语:王勃此诗不仅是送别诗的巅峰之作,更折射出初唐文人以天下为怀的胸襟,至今仍为跨文化交际中的经典引用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