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情怀:“但使龙城飞将在”全诗及背景解析

英雄情怀:“但使龙城飞将在”全诗及背景解析

英雄情怀:“但使龙城飞将在”全诗及背景解析

一、全诗原文及作者

“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698—757年)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七绝圣手”。此诗以雄浑的笔触,抒发了对边疆安宁的渴望和对英雄将领的呼唤。

二、诗句解析

1. “秦时明月汉时关”
– 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将秦汉以来的边塞战争历史浓缩其中,强调边疆问题的长期性
标红重点:明月和关隘是边塞的象征,暗示戍边将士的艰辛。

2. “但使龙城飞将在”
“龙城飞将”历来有两种解读:
– 指西汉名将卫青(曾奇袭龙城);
– 或“飞将军”李广(以勇猛善战著称)。
标红重点: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当代缺乏良将的忧愤。

3. “不教胡马度阴山”
– 阴山是古代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不教”二字凸显捍卫国土的决心

三、历史背景与英雄情怀

1. 盛唐的边疆危机
– 王昌龄生活于开元盛世,但唐玄宗后期边将骄纵(如安禄山),导致边防隐患。
– 诗人通过呼唤“飞将”,暗讽朝廷用人不当。

2. 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
案例: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中,戍边英雄祁发宝以少敌多,展现了“飞将”精神,与诗中情怀遥相呼应。
标红重点:英雄情怀是跨越时代的民族精神内核。

四、艺术特色

互文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秦”“汉”互文,增强历史厚重感。
对比鲜明:古今将领的对比,突出对当下局势的批判。

五、结语

王昌龄的《出塞》不仅是边塞诗的巅峰之作,更传递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主义。标红重点:在当代,这种情怀依然激励人们捍卫家国、崇尚英雄。

案例延伸
– 电影《长津湖》中“冰雕连”的壮烈牺牲,与诗中“万里长征人未还”形成跨时空共鸣。
标红总结:英雄情怀是文化基因,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0)
上一篇 10小时前
下一篇 2025年8月2日

相关推荐

  • 大雁忠贞的诗句,见证爱情的坚贞不渝!

    大雁忠贞的诗句,见证爱情的坚贞不渝! 引言 大雁作为一种候鸟,以其忠贞不渝的伴侣关系而闻名。它们在迁徙过程中始终成双成对,一旦配对,便终生不离不弃。这种坚贞的爱情不仅在自然界中令人…

    2025年3月22日
    1060
  • 你知道“一字千金”的出处吗?

    “一字千金”的出处与历史意义 一、成语“一字千金”的起源 “一字千金”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据记载,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成书后为…

    2025年3月29日
    2050
  • 虬须怎么读?形容词汇发音全解析!

    “虬须”的发音为qiú xū。以下是对这个形容词汇发音的全解析: 发音解析 qiú: 声调为第二声,发音时声音由低到高上升。 发音时,嘴巴微张,舌头放平,气流从口腔中部呼出,声带振…

    2024年12月23日
    7780
  • 处士是什么意思?古代对隐士的称呼

    处士是什么意思? 处士是中国古代对隐士的一种称呼,特指那些有才学但不愿出仕、隐居山林或乡野的文人。他们通常以清高自居,追求精神自由,远离官场纷争,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处士一词最早见…

    2025年3月10日
    6330
  • 缁衣在古代是指什么服饰?

    缁衣在古代是指什么服饰? 缁衣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服饰,尤其在先秦时期和汉代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服装,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象征和文化内涵。 缁衣的定义与特征 …

    2025年3月12日
    1240
  • “劝学”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劝学的深层含义 引言 “劝学”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经典《荀子·劝学篇》,其核心思想是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追求知识。然而,劝学的深层含义并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学习行为,而是蕴含着对个人成长、…

    2025年3月23日
    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