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重逢:“落花时节又逢君”全诗及情感表达
一、全诗原文及背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漂泊江南时期,偶遇昔日宫廷乐师李龟年。两人曾同处盛唐繁华,安史之乱后却沦落天涯,重逢时已是物是人非。
二、情感表达分析
1. 今昔对比的沧桑感
–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回忆盛唐时期频繁出入权贵之家的辉煌,暗含对往昔的怀念。
– “落花时节”:以暮春意象象征个人与国家的衰败,“花”既指自然凋零,也隐喻盛世终结。
案例:
清代学者仇兆鳌评此诗:“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点明杜甫通过含蓄的笔触,将时代巨变的悲凉浓缩于四句诗中。
2. 含蓄深沉的抒情手法
– 表面写“江南好风景”,实则以乐景衬哀情。
– “逢君”二字看似平淡,却包含乱世幸存者的复杂情绪:惊喜、唏嘘、无奈交织。
重点内容:
现代学者叶嘉莹指出,杜甫此诗“以极简笔墨写极深感慨”,体现了唐诗“意在言外”的美学特征。
三、现代语境中的情感共鸣
案例:
2020年,某抗战老兵纪录片中,两位分别80年的战友在耄耋之年重逢,引用“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心境。乱世离散后的重逢,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通性,印证了杜甫诗句的永恒感染力。
四、总结
杜甫通过个人际遇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将重逢的瞬间升华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落花时节”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成为中国文化中“盛衰无常”的经典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