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用法

“酌”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用法

“酌”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用法

一、“酌”字的出处

“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由“酉”(酒器)和“勺”(舀取工具)组成,本义为舀取酒浆。《说文解字》释曰:“酌,盛酒行觞也。从酉,勺声。”可见其与古代饮酒礼仪密切相关。

在早期文献中,“酌”多与祭祀、宴饮相关。例如:
–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此处“酌”指舀酒,表达借酒消愁之意。

二、“酌”在古文中的用法

1. 本义:舀酒、饮酒

– 《礼记·曲礼》:“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酌者左。” 此处“酌”指斟酒礼仪。
标红案例: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以“独酌”表现孤独饮酒的场景。

2. 引申义:斟酌、考虑

由“取酒”引申为权衡取舍,常见于决策语境。
– 《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 意为执政者需参考民意。
标红案例:诸葛亮《出师表》:“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强调处理政务需谨慎权衡。

3. 比喻义:调和、裁量

用于抽象事物,如文辞、政策等。
– 《文心雕龙·镕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 指文章修饰需合理取舍。

三、特殊用法与成语

1. “酌古准今”:参考古代经验以制定当下政策(《宋史·职官志》)。
2. “字斟句酌”:形容写作或说话严谨,源自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结语

“酌”字从具体的饮酒动作,逐步演变为抽象的判断行为,体现了汉语词义由实向虚的发展规律。其在古文中的多样用法,既反映了古代礼仪文化,也为现代汉语提供了丰富的表达资源。

标红总结:通过《诗经》《出师表》等案例可见,“酌”字的核心始终围绕“取舍”与“平衡”,这一逻辑至今仍影响中文表达。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鹤汀凫渚是什么意思?探秘自然生态的文学表达

    鹤汀凫渚是什么意思?探秘自然生态的文学表达 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自然生态的描绘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鹤汀凫渚”这一词汇,便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典型的自然生态意象。本…

    2025年3月16日
    3060
  • 于是,用文言文怎么说才地道?

    在文言文中,“于是”这一现代汉语的表述,可以转化为多个地道的表达。这些表达通常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表达“于是”的方式: 遂:常用来表示顺承关系…

    2024年11月25日
    1.6K0
  • 书到用时方恨少,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储备不足的困境与反思 1. 问题的普遍性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许多人共同的体验,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需要调用知识或技能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储备不足。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

    2025年4月2日
    470
  • 林正有哪些诗?林正的诗歌风格?

    林正诗歌研究 一、林正的代表诗作 林正(1927-2012),原名林希翎,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以下是他的部分代表作品: 1. 《沉默的河流》 “…

    2025年4月5日
    630
  • 诈佯怎么读?这个词的正确发音

    “诈佯”的正确读音为:zhà yáng。以下是对这两个字发音的详细解释: 诈(zhà):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中挤出,发出“zh”的…

    2024年11月25日
    2780
  • 清明的诗有哪些描绘节日氛围?

    清明诗词中的节日氛围描绘 # 一、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诗歌传统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兼具节气与节日双重属性,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题材。历代诗人通过诗歌记录清明时节的物候变化…

    2025年4月4日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