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诗歌双璧:最有名的两首诗作赏析
一、骆宾王诗歌创作背景
骆宾王(约619—约687),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以雄浑豪放和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六朝余韵,又开创了唐代新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众多诗作中,《咏鹅》和《在狱咏蝉》被誉为“骆宾王诗歌双璧”,分别代表了其早期与晚期的创作特色。
—
二、《咏鹅》:童趣天成的千古绝唱
1. 诗歌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全诗仅18字,却生动勾勒出鹅的形态与动态。
– 色彩鲜明:通过“白毛”、“绿水”、“红掌”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童真视角:相传骆宾王7岁所作,以儿童视角捕捉自然之美,展现了“不事雕琢”的天然趣味。
3. 实际案例
此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儿童启蒙诗歌的经典范例。其朗朗上口的节奏和直观的画面感,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
三、《在狱咏蝉》:托物言志的悲愤之作
1.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骆宾王因上书谏言触怒武则天而被囚期间,以蝉自喻,抒发“无人信高洁”的孤愤。
2. 诗歌原文节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以蝉的“露重难飞”隐喻自身政治困境,“风多响沉”暗指谗言蔽明。
– 情感深沉:通过蝉的意象,表达了对清白被污的悲愤与无奈。
– 对仗工整:五言律诗的严谨结构,体现了骆宾王晚期诗歌的成熟技艺。
4. 实际案例
后世文人常引用此诗表达怀才不遇之情,如清代诗人袁枚评其“字字血泪,蝉即人,人即蝉”。
—
四、两首诗作的对比与意义
| 对比维度 | 《咏鹅》 | 《在狱咏蝉》 |
|———-|———-|————–|
| 创作时期 | 童年 | 晚年 |
| 风格特点 | 清新自然 | 沉郁悲壮 |
| 主题思想 | 歌颂生命活力 | 抒发政治愤懑 |
共同价值:两首诗虽风格迥异,但均以“物我合一”的手法,展现了骆宾王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五、结语
骆宾王的诗歌双璧,一为童真之趣,一为志士之悲,共同构成了其艺术生命的完整图景。这两首诗不仅是初唐诗歌的瑰宝,更为后世提供了“诗以言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