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出自哪首古诗?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诗境解析

“白日依山尽”出自哪首古诗?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诗境解析

白日依山尽出自哪首古诗?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诗境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作者背景

“白日依山尽”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其诗以雄浑豪放见长,现存诗作仅6首,却凭《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名篇流芳千古。

二、诗境解析:意象与哲理

1. 意象分析

“白日依山尽”标红夕阳西沉的自然景象,暗含时光流逝的哲思。
“黄河入海流”:壮阔的动态画面,象征永恒与奔涌的生命力。
后两句:从写景转向议论,“更上一层楼”成为激励进取的经典隐喻。

2. 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说理,形成“景—情—理”的递进结构。
以小见大:通过登楼远眺的瞬间,展现盛唐气象与人生境界。

三、实际案例:跨文化传播与当代应用

1. 教育领域
– 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常将此诗作为“哲理诗”范例,教导学生“登高望远”的积极心态。
国际影响: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称此诗为“唐诗中的数学美”,因“千里目”与“一层楼”形成空间与逻辑的完美对应。

2. 商业引用
– 某科技公司以“更上一层楼”为品牌口号,象征技术创新(案例:华为2021年开发者大会主题)。

四、延伸思考:鹳雀楼的文化象征

历史背景:鹳雀楼位于今山西永济,唐代为军事瞭望台,后因王之涣诗作成为文化地标。
重建意义:2002年重建的鹳雀楼内设《登鹳雀楼》诗碑,吸引游客体验“诗与远方”的意境。

结语

《登鹳雀楼》以20字凝练盛唐精神,其写景与哲理的结合至今影响深远。诗句“白日依山尽”不仅是自然描摹,更成为中国人“向上攀登”的文化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8月16日
下一篇 6天前

相关推荐

  • 行旅诗有哪些漂泊之感?

    行旅诗中的漂泊之感:羁旅情怀与文化意蕴 一、行旅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行旅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以旅途见闻、漂泊体验为核心,常抒发诗人离乡背井、孤独无依的情感。其源头可追溯至《…

    2025年4月4日
    680
  • 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的这句诗有何壮志?

    毛泽东“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壮志解析 一、诗句背景与出处 “会当击水三千里”出自毛泽东1965年创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全句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

    2025年4月2日
    1320
  • “归来裳袖有天香”这句话怎么翻译?

    这句话“归来裳袖有天香”可以翻译为:“归来时衣袖上还带着天界的香气”。 在这里,“归来”表示返回或回来的动作;“裳袖”指的是衣裳的袖子,也可以泛指衣裳;“天香”则通常指天界或仙境中…

    2024年12月27日
    1800
  • “frantz”怎么读?名字或品牌名发音指南!

    “Frantz”的发音可以根据其作为名字或品牌名的不同背景来讨论。以下是对“Frantz”发音的详细指南: 当“Frantz”作为名字时 德语发音: 在德语中,“Frantz”的发…

    2024年12月26日
    1410
  • 薄幸一词在古文中的常见释义是什么?

    薄幸一词在古文中的常见释义 一、薄幸的基本释义 薄幸在古文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1. 指薄情、负心,多用于形容男子对女子感情不专一或背弃承诺。 – 重点内容:此义项最为…

    2025年8月16日
    110
  • 怎么形容”马”?马儿的形象描绘词汇集锦!

    马,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伙伴和象征,其形象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丰富的描绘。以下是一些用于形容马的词汇集锦,它们捕捉了马的各种特征和气质,希望能够激发你的灵感: 骏马:形容马匹健壮有…

    2024年11月12日
    6700